本书为介绍苏州地方历史文化的著作。编者从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老苏州图志系列丛书中精选出近200张民国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苏州历史文化风情的老照片,并配以相应的文字,以散文化笔调对老照片进行一图一文的看图说话,笔调或严谨,或轻松,或优美,虽然文字浅显,但韵味悠长。所记述和解读的故事既涉及与苏州相关的历史事件,也从微观视角记述了苏州方言、苏州特产、苏州习俗,是一册轻巧便携的小书,方便老苏州、新苏州共同阅读,有助于加深对苏州历史文化的理解。
苏州是方志之乡。编纂方志有一定的体例,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表现各种内容的需要,方志编纂逐渐形成了记、述、志、传、图、表、录等载体形式。其中图分为地图、示意图、图画、照片等。特别是照片,因其直观、明了、准确,既方便读者看到当时情况,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二十多年前,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徐刚毅编著出版了《老苏州图志系列丛书》,这是方志苑地一朵芬芳的奇葩,为我们留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打开了人们了解苏州历史的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苏州历史的真实面貌。
为多角度、全方位推介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近几年与苏州日报社合作《老苏州·老照片》栏目。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金凯帆从《老苏州图志系列丛书》中选择老照片,撰写文字,以历史真实为前提,用散文笔法对老照片进行解读,这一形式得到了读者、媒体的广泛好评。
现在,把《老苏州·老照片》栏目中的照片、文字作一整合,汇集成册,目的是让散见各期报纸的小文章汇集在一起,方便读者阅读,也为开发利用本办方志资源开辟一个新途径。书中保留不少苏州的方言词汇,用苏州话讲苏州故事,更有亲切之感。我们也愿以此为起点,作更多形式的有益探索,
把苏州历史文化传承好,宣传好,讲好苏州故事。
二〇一九年四月
金凯帆,1968年9月生,苏州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社研究会学术副会长。曾任报社记者。著有人物传记《水乡之子杨明义》一书。
001 / 清末虎丘
002 / 巡抚端方为留学生送行
004 / 施粥
005 / 苏州的寿星书画家们
006 / 美籍医生和中国学生
007 / 江苏第一家机器缫丝工厂
008 / 道冠古今
010 / 船坞
011 / 过年祭祀
012 / 园林里的外国人
014 / 敬字惜纸
016 / 王三太太
018 / 苏州人发明的飞轮水车
019 / 钟楼城堡图书馆
020 / 从这里回家
021 / 排灌船
022 / 旧木器商店
023 / 踏水车
024 / 泮宫同人宴集图
025 / 水手舞
026 / 风雅斯文的图书馆员工
028 / 清寒之家走出的文学大家
030 / 吴县商会同人合影
032 / 热心文史的医家
034 / 首位出任国际法院法官的中国人
036 / 天赐庄上有博习
037 / 燕子窠
038 / 女轿夫
040 / 代写书信
042 / 大和尚融宗
043 / 看戏
044 / 拾柴少年
046 / 卖草鞋
048 / 沉思的少女
050 / 旧时乞丐
051 / 水乡土地庙
052 / 画舫丽人
053 / 东吴旧影
054 / 旧时私塾
055 / 别致的艺术摇篮
056 / 救火车
058 / 旧货摊
059 / 街头兜售土丝
060 / 苏州双塔
062 / 乐益女中师生在天平山
064 / 插枝梅花便过年
065 / 旧时书房
066 / 大饼油条铺
067 / 先笃笋干
068 / 蓑衣箬帽在雨中
069 / 冬日荸荠赛雪梨
070 / 放鸭
071 / 典当
072 / 苦难的岁月
074 / 碧血长留
075 / 老式照相馆的模样
076 / 快乐的朋友
078 / 风情万种月份牌
080 / 苏州的船菜
082 / 恶习赌博
083 / 舟楫往来 碧波荡漾
084 / 私塾师生
086 / 拉粪车
087 / 旧社会的育婴所
088 / 写字间
090 / 商会校正度量衡器具
092 / 女子教养所
093 / 苏州马车
094 / 逃难
095 / 挑担农民
096 / 黑板上的粉笔字
097 / 牧童
098 / 徽馆老丹凤
100 / 颜文樑与学生在一起
102 / 巡抚衙门旧址
103 / 爱国卫生运动
104 / 知识分子获平反
105 / 女中豪杰汤国梨
106 / 苏州首创农用水泥船
107 / 沈从文在虎丘
108 / 煎药
110 / 西园罗汉堂
112 / 退休教师的表情
113 / 退还彩礼
114 / 手艺人也出彩
115 / 苏州第一颗五角星
116 / 知识青年插队下乡
117 / 补白大王郑逸梅
118 / 赤脚医生出诊
119 / 辛辛苦苦做金砖
120 / 工农兵大学生
121 / 庆祝公私合营
122 / 中医院
123 / 书画郎中
124 / 冬日大公园
125 / 昔日墙门间里裁缝铺
126 / 巍巍亭子桥
128 / 十指春风是苏绣
129 / 苏州玉雕 吴中绝技
130 / 三面环水的古民居
132 / 中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之地
133 / 苏州嫦娥孟云云
134 / 田头树下学认字
135 / 响当当的五七粮店
136 / 看风景
138 / 惊世骇俗画人体
139 / 纳凉听故事
140 / 人家尽枕河
141 / 辉煌绵长的苏州丝绸
142 / 老房子里查安全
143 / 天真的孩子
144 / 填塞河道
145 / 童车
146 / 五卅运动在苏州
147 / 西山煤矿
148 / 当模特的农民
149 / 困难年的记忆
150 / 吴中贝家
152 / 丝绸博物馆内景
153 / 桃坞中学
154 / 难以忘怀的四大名旦
155 / 创作壁画
156 / 和气致祥
157 / 打字员
158 / 钱笃笤求雨
159 / 灵岩山上佛学院
160 / 花样旗袍
162 / 独生子女表演节目
163 / 欢欢喜喜儿童节
164 / 我们毕业啦
165 / 鸿生火柴厂
166 / 百年苏纶
168 / 玉涵堂中有茶厂
170 / 春花吸尘器 开辟新天地
171 / 工人挥毫写喜报
172 / 玻璃厂旧影
173 / 不忘其旧操南音
174 / 不朽的是故乡
176 / 庆祝废除抄身制
177 / 蔡元培在苏州
178 / 苍凉瑞光塔
180 / 船舱生活
181 / 大公园喷水池
182 / 戴好口罩做大饼
183 / 电话总机
184 / 堆草垛
185 / 吃食堂
186 / 孵混堂
187 / 骆驼担
188 / 药材店
189 / 妇女生产教养院
190 / 清明时节祭英烈
191 / 水乡民兵高唱《国际歌》
192 / 古旧拓片亦珍贵
194 / 观前街上夜排挡
195 / 采红菱
196 / 过年买小菜
198 / 淴河浴
199 / 脚踏车
200 / 公共汽车卖票员
201 / 老虎灶
202 / 说书
203 / 四月十四轧神仙
204 / 饿煞仓街
206 / 侍其巷旧事
207 / 俗语中的小邾弄
208 / 采杨梅
210 / 踏青
212 / 养蚕宝宝
213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14 / 观前街
216 / 罱河泥
217 / 阳澄湖大闸蟹
218 / 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220 / 苏州有个蛇郎中
221 / 水泥台上打乒乓球
222 / 煤油灯下打算盘
223 / 蒸饭
224 / 绿树浓荫下
225 / 昔日人民路
226 / 一寸缂丝一寸金
227 / 苏州三老年少时
228 / 陆文夫在叶圣陶故居
229 / 昔日电影院
230 / 苏州早期的城市规划
232 / 玄妙观东西山门被拆除
234 / 挖野菜充饥
235 / 木头人戏
236 / 清洲观前初照楼
238 / 结绒线
240 / 学会车钳刨,走遍天下都不怕
241 / 苏州书法代有薪传
242 / 评弹,最美的声音
243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