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近代俗文学研究》拟对中国俗文学分门别类(按照其文本原有体裁)进行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通过对各文体原始资料的搜集、原始文本的解读、原始结构的分析,揭示蕴藏于其中的民族智慧、集体无意识以及文学特质。在一期的项目“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中,我所已有唐代白话诗派研究、山歌与民俗、道情研究、中国古代歌辞研究、古代歌谣研究等子课题获准立项并正式启动,本课题作为一期项目的接续,主要包括从晚明、清代至近代这一时期的通俗小说、传奇戏曲、弹词、鼓词、子弟书等子课题研究。《明清近代俗文学研究》的基本内容,首先对俗文学各类文体的原始文献进行广泛的搜集和细致的整理,然后在确定可靠文本的基础上,进而对各文体作出全方位的描述和探讨,探索其演变规律,分析其风格特征,总结其主题观念,揭示其文化心理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章明清神魔小说中的 女妖 研究
引论
节神魔小说中女妖形象的历史形成
一、神魔小说中精怪形象的民俗文化来源
二、神魔小说成书过程与女妖形象的形成
第二节神魔小说中女妖故事的四个母题
一、 灾难 母题
二、 降妖祛邪 母题
三、 人妖恋 母题
四、 高僧与美女 母题
三节神魔小说女妖形象的文化成因
一、女妖形象的原型分析
二、女妖形象的宗教成因
明清近代俗文学研究
三、女妖形象的社会与心理成因
第四节神魔小说女妖形象的审美特征
结语)
第二章清代文言小说中的 狐女 研究
引论
一、 宜室宜家 婚恋型狐女故事
二、 害夫败家 婚恋型狐女故事
三、 美而兼才,赏心娱情 婚恋型狐女故事
《明清近代俗文学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也出现了两个法力广大的女妖魔——鬼子母和铁扇公主。鬼子母是佛的眷属(第十二出《鬼母皈依》),据说“这妇人我收在座下,作诸天的。缘法未到,谓之鬼子母”,却因为孩子爱奴儿摄去唐僧,被用钵盂,便率领阴兵来大闹佛寺,又因为爱子情深不得不皈依,此故事已有了神佛眷属与取经人对立,而*终又被收服的情节模式。而铁扇公主(第十九出《铁扇凶威》)本是掌管风部的神仙,因带酒与西王母相争,反下天宫,在铁鎈峰逍遥快活,自称“我是洞妖魔”,在杂剧中六根未净的孙行者因唐僧过火焰山需借宝扇,却又言语不恭铁扇公主,被其铁扇扇到半空,只得悻然告求观音,出动水部灭火。鬼子母与铁扇公主这两个女性,都是与仙佛有缘的“神性魔”,也是后来小说中罗刹女的雏形。
在西游故事的流传衍变中,作为历史上真正的取经人唐玄奘,虽逐渐退居次席,但围绕这个高僧人物却敷衍了很多有趣的情节,如《诗话》中的“女人之国”和《西游记》杂剧中的“女人国”故事。
“女人之国”“女人国”故事继承了《大唐西域记》的“西女国”和《三藏法师传》的“西大女国”传说,演变为取经人西行亲历的国家。在这个自古无男的香艳之所欲望之乡,唐僧师徒们受到了巨大的考验。《诗话》中写到“女人之国”:“香花满座,七宝层层;两行尽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轻盈,星眼柳眉,朱唇榴齿,桃脸蝉发,衣服光鲜,语话柔和,世间无此。”然而《诗话》毕竟是宣扬佛教的底本,其中写到女王虽然想留法师,却只是苦劝:“‘人过一生,不过两世’,便只住此中,为我作个国主,也甚好一段事”,法师不肯,也只有“泪珠流脸,眉黛愁生,乃相谓言:‘此去何时再睹丈夫之面?”’而已;《西游记》杂剧的旨趣显然不是佛法,尤其是女人国一回的描写,整体上都流露出纵欲的色彩,很能表现出作者的世俗倾向。第十七出《女王逼配》中,女王一出场的自述:“我怕不似嫦娥模样,将一座广寒宫移下五云乡。两般比喻,一样凄凉。嫦娥夜夜孤眠居月窟,我朝朝独自守家邦。**千年只照井泉生,平生不识男儿像,见一幅画来的也情动,见一个泥塑的也心伤。”表现出对性爱的强烈向往。她一见唐僧,心中赞道:“这和尚端的非常!”因此向唐僧求婚,“唐僧,我和你成其夫妇,你则今日就做国王,如何?”唐僧不答应便逼婚,“不从咱除是飞在天上,箭射下来也待成双”,唐僧对女王的逼婚毫无反抗的力量,只能无奈地求饶道:“善哉,善哉!我是出家人”,“善哉!我要取经哩!”幸好韦陀尊者及时将他救出,而唐僧的徒弟则都被众女人放倒,凡心大起,猪八戒、沙和尚都破了戒。
女人国的故事出现在西游故事中,既表现出一种世俗气息,还多了一层佛教意蕴。《诗话》中,法师临别女人之国,留诗道:“愿王存善好修持,幻化浮生得几时?一念凡心如不悟,千生万劫落阿鼻。休喏绿鬓桃红脸,莫恋轻盈与翠眉。大限到来无处避,骷髅何处问因衣”。女王也和诗道:“此中别是一家仙,送汝前程往竺天。要识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与普贤”。一个说诸行无常,皮囊虚幻,一个说色即是空,美女即是菩萨,已具有了宣扬佛法的意味。在杂剧中,唐僧进入女人国之前,先就梦见韦陀来报“有一场魔障来也”,点明了经历女人国对佛教徒来说是经历的修行考验。女王唱道:“但能勾两意多情,尽教他一日无常。天魔女邪施伎俩,敢是你个释迦佛也按不住心肠!”引用了佛教中魔诱释迦牟尼的典故。考验、魔障的佛教思想,在女人国纵欲的故事中,已开始露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