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以来,我国形成了新一波创业创新浪潮。“双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符合国情民意,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主要在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相关指数构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双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较为全面评估我国各地区的“双创”发展情况,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绪论
1.1 “双创”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双创”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创新指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创业指数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创新创业指数研究现状
1.2.4 研究述评
2 “双创”理论初探
2.1 “双创”的内涵
2.1.1 创业的含义
2.1.2 创新的含义
2.1.3 “双创”的含义
2.2 “双创”的作用
2.2.1 “双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
2.2.2 “双创”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
2.2.3 “双创”是带动就业的新动能
2.2.4 “双创”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奠定基础
2.2.5 “双创”有利于推动供给侧改革
3 “双创”发展现状
3.1 双创环境优化
3.1.1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3.1.2 不断完善扶持政策
3.1.3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3.2 双创主体发展
3.2.1 企业
3.2.2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3.2.3 双创载体
3.2.4 社会大众
3.3 双创融资渠道丰富
3.4 双创成效明显
3.4.1 科技创新势头强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3.4.2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发展潜力有效释放
3.4.3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3.4.4 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
3.4.5 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4 国内外“双创”发展评价经验借鉴
4.1 创新相关
4.1.1 国际创新指数研究
4.1.2 国内创新指数研究
4.2 创业相关
4.2.1 国际创业指数研究
4.2.2 国内创业指数研究
4.3 “双创”相关
4.4 创新、创业、双创评价方法借鉴
4.4.1 德尔菲法
4.4.2 逐级等权法
4.4.3 层次分析法
4.4.4 熵值法
4.4.5 神经网络模型
4.4.6 因子分析法
4.4.7 TOPSIS法
5 “双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2 “双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3 具体指标解释
5.3.1 双创环境
5.3.2 双创主体
5.3.3 双创投入
5.3.4 双创产出
5.4 指标数据来源
5.5 评价方法选择
6 “双创”发展评价比较研究
6.1 指标数据处理
6.1.1 数据标准化
6.1.2 权重计算
6.2 双创发展综合评价
6.2.1 总体分析
6.2.2 分指标分析
6.3 双创发展比较分析
6.3.1 纵向分析
6.3.2 横向分析
6.3.3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6.3.4 关键指标分析
6.3.5 区域分析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双创”发展综合评价主要结论
7.1.1 总体来看“双创”稳步发展,个别地区突出,大多数还处于较低水平
7.1.2 双创环境对双创发展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双创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
7.1.3 双创发展程度高低不一,聚类为两大类
7.1.4 双创发展中关键指标作用明显
7.1.5 双创发展地区不平衡:东部地区的双创发展强势,中部、西部、东北发展相当
7.2 促进“双创”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7.2.1 营造良好“双创”环境
7.2.2 激发“双创”主体活力
7.2.3 增强“双创”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
7.2.4 提高“双创”成果转化,巩固成效
7.2.5 缩小“双创”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