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曾获得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本书内容涉及近代物理学的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和粒子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全书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同时引进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力图把所有内容建立在实验和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基础上,以使近代物理学的基本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阐述得更清楚和透彻。书中简要介绍了近代物理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试图把许多科技新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到有关章节。书中还介绍了若干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工作,适当加入一些他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艺术内容,以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使全书内容新颖并具有特色。本书各章还附有一些例题和习题,这对掌握概念有帮助。
本书是根据作者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生讲授“原子物理”课程和给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CUSPEA)班讲授“原子核物理”课程的讲稿,经不断修改和补充而成的。第1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约稿,作为汪克林教授主编的《普通物理学教程》的第五分册,由徐克尊、周子舫和陈宏芳教授编写,在1993年4月出版,1995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根据作者长期讲授“原子物理”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几十年进行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工作的科研经验,第2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由徐克尊、陈向军和陈宏芳教授重新编写,删去“固体物理”一章,于2008年9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的第3版又作了较大修改,内容上改动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第6,7和8章的次序作了调整,第6章改名为“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并移后作为第8章,从内容上看这样更合理。(2)鉴于从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物理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技术已获得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几十年在医学诊断和癌症治疗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在第8章增写了一节“射线的重要应用技术”。(3)对如下内容和段作了较大修改:摩尔、原子的质量和原子量,作用截面,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关系,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力学量的算符表示、本征值和平均值,氢原子的R方程式的解,总角动量,角动量相加法则,氢原子能级结构的精细修正,兰姆移位实验,拉曼散射,壳层模型能级图,指数衰变规律,p跃迁分类,重离子束应用,中子源,裂变反应堆和核电站,聚变反应堆,正电子湮灭,卢瑟福散射,非弹性散射,跃迁寿命,跃迁类型和选择定则,介子和重子的夸克组成,弱电统一,强相互作用,标准模型面临的挑战,标准模型以外的理论。(4)对插图也作了较多修改,增加10幅,减少8幅,修改50幅,置换71幅。(5)根据最新的数据值和2010年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DATA)的最新基本物理常数推荐值,更换了各章和附录中的全部数据。
本次第4版除了大量的小段落内容、文字和图表的修改外,也对如下内容和段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原子的经典性质,量子力学中测量,原子核的质量,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壳层模型,γ射线多极性,核电站和聚变反应堆,跃迁类型和选择定则,射线的重要应用技术,反粒子,引力波及测量,暗物质的测量。作者还对几个小节作了调整:取消1.1.2小节,改写后作为“2.1.1光子的粒子性”小节;取消2.3.3小节内的“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部分和2.4.3小节,改写后作为单独一节“2.5力学量的算符、本征值和测量值”;将7.5.1小节内的“重离子核反应”部分拿出改写作为单独的一节7.5.2;将9.1.2小节“粒子的分类”改写为单独三小节:“9.1.2轻子”“9.1.3强子”“9.1.4规范玻色子、希格斯粒子和反粒子”;将9.4.1小节中的几种相互作用拿出作为单独三小节:“9.4.2电磁相互作用”“9.4.3弱相互作用及弱电统一理论”“9.4.4强相互作用”。此外,在附录中增加电磁波谱和波段。
通常,近代物理主要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相对论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现象与理论——原子、分子、原子核和粒子物理,固体物理也可以包括在内。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下,相对论一般已在“力学”课程中讲解,本书作为普通物理学的“原子物理”课程教材,内容只包括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以及这些微观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在一开始虽然有先后,但后来可以说是并行的,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它们展现给人们的是在层出不穷的微观物质世界中,各种粒子的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新现象和新理论。毫无疑问,它们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这一点从大多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是由于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可以看出。
徐克尊,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教育部应用物理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C15委员会(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委员,出版《粒子探测技术》《近代物理学》《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等。
总序
前言
第1章 原子模型和单电子原子
1.1 原子的经典性质和汤姆孙原子模型
1.1.1 原子的经典性质
1.1.2 电子的发现和质量
1.1.3 电子的电荷与大小
1.1.4 汤姆孙原子模型
1.2
1.2.1
1.2.2 卢瑟福原子模型及散射公式
1.2.3 卢瑟福散射公式与实验的比较
1.2.4 作用截面
1.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
1.3.1 氢原子光谱和光谱项
1.3.2 玻尔原子模型
1.3.3 轨道图和能级图
1.3.4 跃迁和原子光谱
1.4 类氢离子光谱和原子的激发实验
1.4.1 类氢离子光谱
1.4.2 原子核质量的影响
1.4.3 弗兰克-赫兹实验——激发电势的测量
1.5 特殊的氢原子体系
1.5.1 里德伯态
1.5.2 奇特原子
1.5.3 粒子素、电子偶素和反氢原子
习题
第2章 量子力学初步
2.1 波粒二象性
2.1.1 光子的粒子特性
2.1.2 单光子的粒子性
2.1.3 单光子的波动性
2.1.4 德布罗意波
2.1.5 电子的晶体衍射实验
2.1.6 单电子的波动性
2.2 不确定关系
2.2.1 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2.2.2 能量和时间的不确定关系
2.3 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2.3.1 波函数的引入
2.3.2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物理要求
2.3.3 对波函数的进一步讨论
2.4 薛定谔方程及应用例子
2.4.1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
2.4.2 定态薛定谔方程
2.4.3 一维无限高方势阱和零点能
2.4.4 一维方势垒和隧道效应
2.4.5 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2.5 力学量的算符、本征值和测量值
2.5.1 本征方程和算符
2.5.2 本征值和测量值
2.6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解
2.6.1 中心力场薛定谔方程
……
第3章 电子自旋和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第4章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和光滑
第5章 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
第6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第7章 核衰变和核反应
第8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9章 粒子物理
附录Ⅰ 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常数
附录Ⅱ 电磁波谱和波段
附录Ⅲ 10的幂词头
附录Ⅳ 原子单位制
附录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其主要工作
习题答案
主要参考书目
中英文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