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以来,日本在振兴农业、农村方面探索积累了诸多经验。本书介绍了日本农业、农村的以下专题: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村落与农业政策实施、农协的作用、医疗福利、社会组织、文化传承、产业化、城乡关系、财政体制与自治机制、环境保护、农产品流通及价格机制。书中分别配以典型事例,以利于读者理解。本书有助于读者形成对日本农业农村问题的整体认识。
导言 本书的视角和议题酒井富夫
在近代化开启后的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济与全球化展开了斗争,这是关乎日本经济存亡的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即便是在不利的“自由贸易”形势下,日本还是成功完成了产业革命,增强了工业生产能力。在此期间,农业在外汇的节约和获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的日本经济作为凯恩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在这过程中日本农业克服了严重的粮食危机,支撑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在20世纪末开始的全球化,即新自由主义的形势下,由于进口不断加速,国内农业市场份额不断减少,食品安全、环境及农村问题等新课题也随之涌现。在当今的全球化趋势之下,总的来说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正面临重要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似乎进入了逆全球化的时代,但日本还尚未突破全球化。日本农业和农村的变化也紧随这一巨大的潮流。当我们审视近代化开始(明治时代)以后日本农村的发展时,无论在农业方面还是在生活层面,以下的两个视角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行政(国家及中央政府)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即全球化。日本虽然选择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的存在形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在全球化强势的时期,行政的作用(各项财政支出和规定的作用)弱化了,而在凯恩斯资本主义的时期则相反,行政的作用很大。
第二,全国性市场经济体系虽然形成,但日本构筑了充分重视地区功能(地方自治体、家族、村落共同体、农业协同组合等)的体系。在农业、农村政策的众多领域里,一直采用着能用活这些地区功能的政策。
导言本书的视角和议题基于以上视角,本书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从各个领域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村落与农村生活。分析村落(村落共同体)在农业结构政策中,对于农地规模扩大与集聚政策、农协组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地区(农协等)在与行政一体而发展起来的农村医疗与福祉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对村落本身进行考察,对地区振兴(村落建设)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都市与农村新型关系的构建。以往的村落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以及农村人口的稀少化、老龄化,通过向农村引入新的定居者与农业从业人员,产生了以构建新社区来振兴农村的领域。另外,与城市需求相匹配的农村产业化(充分利用地区资源的产业)的可行性也值得分析。
第三部分,行政职能划分。以地方交付税来调整地区间差距的税制体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实现公平流通的批发市场、农业生产力的形成、在提高农业收入上行政制定的价格与收入政策。这些方面是我们分析市场经济中行政的作用的素材。
本书的课题如下。
食品、农业、农村问题,这些方面单讲市场的效率是不够的。保障食品安全,和作为其基础的农民的稳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都要通过“自由市场”来实现。由此视角出发,我们将讨论日本农业与农村在哪些方面成功了或失败了。另外,在新自由主义趋势增强的情况下,各领域如何变化,我们也将对此予以展望。我相信,从这些日本经验中所获得的启发与反思,一定会对今后中国农村的发展有所裨益。为向读者提供清晰易懂的文本,本书并未展开详细的分析,而是梳理了各个领域的大体走向。
此外,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作为参考资料,以下我们附上了正文中分析的案例,以及中国与日本的行政区划比较。这些均由本书第九章的作者染野宪治所完成。
参考资料
染野宪治
(一)本书中分析的案例的所在地
本书中案例的所在地如下:北海道夕张市、岩手县远野市、岩手县大船渡市三陆町、宫城县南三陆町、群马县高崎市仓浏町、长野县佐久市、兵库县南淡路市北阿万、福井县南越前町、茨城县土浦市、岛根县山云市斐川町、长崎县对马市、静岗县浜松市、德岛县上胜町、爱知县丰田市、高知县日高村、爱知县海部郡、大分县日田市大山町。
(二)中国与日本的行政区划比较
为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在此先就日本的行政区划与中国(大陆)的差异进行说明。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①国家,②省/自治区/直辖市,③地级区划,④县级区划,⑤乡镇级区划这五个级别。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3.9亿人。作为最小单位的乡镇级区划,总数为39888个,平均每个区划的人口密度约为每241平方公里3.5万人(2017年年末统计)。
与此相对,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为①国家,②都道府县,③市町村这三个级别。日本的国土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3亿人,作为最小单位的市町村(包括东京都在内)总数有1741个,平均每个区划的人口密度约为每217平方公里7.3万人(2017年年末统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乡镇级区划和日本的市町村在面积上规模大致相同。但中国的乡镇级区划在全国行政区划中处于第五级,日本的市町村在全国行政区划中处于第三级,因此在财政及组织架构层面存在很大不同。
中国与日本都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旅游业作为主要产业之一。试比较中国西部地区的Y县和位于日本离岛的S市可发现,Y县的面积约为S市的3.7倍,人口约为7.1倍,游客人数约为11.3倍。S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Y县大体持平,但第三产业的生产值是Y县的2倍左右。S市虽然人口不多,但经济规模大,人均所得是Y县的约7倍,地方政府年收入也是Y县的5倍以上。
日本地方自治体普通会计下的年收入构成中地方税占34%,地方交付税(来自国家的财政转移收入,以调整各自治体的财政能力差距)占19%,国库支出金(来自国家的财政转移收入,由国家规定用途目的)占14%,地方债占15%等(2003年)。由于来自国家的财政转移收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即便是农村比重大、税收基础薄弱的地方自治体,当地居民也无须缴纳过重的税金,即可以维持教育、福祉、保健、卫生、道路交通设施等一定水平的公共服务(最低生活水平)。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通过财政支出实现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今的日本农村已走完了这些阶段。读者在思考当下日本农村时,应知悉这一点。
(高伟 译)
酒井富夫,富山大学研究推进机构远东地区研究中心教授,农学博士。
导言 本书的视角和议题 酒井富夫/1
序章 日本近代的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 酒井富夫/1
第一部分 村落与农村生活
第一章 村落与农业政策实施 安藤光义/28
第二章 农协的作用 菅沼圭辅/62
第三章 农村的医疗福利 高木英彰/119
第四章 农村中的社会组织 川手督也/155
第二部分 都市与农村新型关系的构建
第五章 传承文化 涩谷美纪/182
第六章 农村产业化 友田滋夫/213
第七章 城乡关系 倪镜/253
第三部分 行政职能划分
第八章 财政体系与地方自治 堀部笃/286
第九章 环境保护 染野宪治/303
第十章 农产品流通——以批发市场制度为中心 藤岛广二/334
第十一章 农产品供求与价格机制 秋山满/354
作者简介/398
结语/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