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一定要解决社会问题,但社会治理围绕问题转,只能越转问题越多,没有出路。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社会治理政策研究,从行动者的逻辑出发,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对现象的精准理解和对问题关节点的准确把握。形成共识是首位的,在共识基础上确定行动的优先领域是本书的主要工作。
前 言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概念范畴,社会中人的复杂性,各类社会主体的多元性、多样性、异构性,加上价值观差异、利益冲突和行为的路径依赖,使社会现象五彩缤纷、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和冲突惊心动魄。社会治理就是保护社会生态多样性、为社会系统朝向既定目标加入机制或基因。所谓机制就是激励或惩戒,它以制度形式存在,作用机理是人们的理性选择——趋利避害,因此合适的制度建构和政策设计要抓住社会矛盾和时代问题的关键点,化解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降低社会运行的摩擦成本。让社会中的多元主体各得其所,美美与共,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程度更高,社会中的人更幸福,社会中的各类组织更有活力和动力。
比机制设计更高一筹的是基因写入,对于社会来讲,基因就是文化自觉、底层的行为逻辑、本能的行动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四个自信说到底是文化自信。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提供了集体选择的底层逻辑,促进社会共识达成。
当代治理实践是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政策协作协调中产生的新范式,治理的前提是多元主体的存在、问题的复杂性、系统的脆弱性,因此多元协同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社会治理这个概念是中国学者首先提出的,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到的最早关于社会治理的文献是1994年萧伯符发表的《论语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探讨》一文,他提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种典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以法家的法治、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儒家的德主刑辅的综合治理模式最典型。其实萧伯符说的社会治理等同于国家治理,是大治理的概念。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论述了社会治理相关内容、工作及要求。在工作层面,社会治理的抓手为综治办,以治安维稳为工作重点;在城市和区域维度,社会事务及公共服务设施安全运行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在基层,将社会治理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出口。实际上我们有了三个社会治理,一个是学术的,一个是政策的,一个是实践的,在实践维度又有不同层级。
社会治理一定要解决社会问题,但社会治理围绕问题转,只能越转问题越多,没有出路。笔者长期从事社会治理政策研究,从行动者的逻辑出发,认为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对现象的精准理解和对问题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形成共识是首位的,在共识基础上确定行动的优先领域就是本书的主要工作。
全书共有八章。从逻辑上说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四章是理论构建。第一章提出问题,通过山洪灾害防治案例呈现社会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笔者在其中梳理出由政府介入引发的责任产生、转移和传递的逻辑,指出社会治理从应对问题入手的超级难度,可能出现被问题埋没、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第二章从概念共识、国外实践、政府角色变化、绩效评价四个角度,进一步加深对社会治理的理解,明确社会治理从概念到实践、从历史到逻辑的演进历程。第三章论述中国社会治理的当代使命,不是自建学科领域,而是融入时代和国家发展的主线中,和国家发展目标、经济社会统筹目标紧密结合,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目标是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平衡,约束条件是成本投入,它的作用发挥即社会交易成本。当社会常态运行受到严重外部冲击时,如地震、洪水等,社会治理能力体现为社会正常秩序的快速恢复和重建能力。当代中国处在连续转型时期,经济高速成长带来巨大机会,同时不同阶层的人群把握机会、适应变化的能力不一样,表现出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社会各阶层的普遍焦虑,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对未来强大的、安全的理性预期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阶段性目标。因为社会治理目标是建构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因此它的落地绝不能烦琐,底层逻辑必须是积极“无为”,热心“助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第四章论及社会治理政策的简化,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将社会系统关键治理节点清晰化,聚焦关键矛盾和问题。以主要结构变量为观测点,以增量、增信、增能为原则,把握三条主线,做好三项工作,简化社会治理动作,强化效果。第二部分五至八章对四个重要维度的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专题研究,包括政策融合、数据赋能、以公共服务为载体、基层治理与社会创新。
曾红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第一章 在真实的案例中还原社会治理的现状/1
第一节 提出问题:谁对生命安全负责任/1
第二节 政府之手:山洪灾害防治体系/2
第三节 工作创新:群测群防是有突出中国特色的山洪灾害防治模式/4
第四节 行动逻辑:责任的产生、转移和传递/9
第二章 多角度认知社会治理/18
第一节 社会治理概念:从学术范畴到政策范畴/18
第二节 国外社会政策转型:社会治理实践难题与方案变迁/44
第三节 社会治理实践:从政府全责向多元治理转变/56
第四节 社会治理绩效:国内外进展/68
第三章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使命/73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阶段/73
第二节 当代中国治理阶段性问题和目标/98
第三节 聚焦社会治理目标/109
第四章 简化社会治理政策:聚焦关键矛盾和问题/113
第一节 社会治理对象的再认知:社会生态中的社会系统/113
第二节 社会治理政策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115
第三节 社会治理三条主线/116
第四节 社会治理工作三个重点/118
第五章 创新社会治理——政策融合/128
第一节 创新社会治理政策融合经验/128
第二节 公共政策不融合问题/134
第三节 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政策融合的建议/137
第六章 创新社会治理——数据赋能/142
第一节 技术创新对社会治理的挑战/142
第二节 大数据带来的宏观治理能力提升/147
第三节 大数据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革命/153
第七章 创新社会治理——以公共服务为载体/168
第一节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68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质量/197
第三节 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融合发展/209
第八章 创新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与社会创新/217
第一节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217
第二节 重视网络平台力量/220
第三节 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多元社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223
参考文献/230
图目录
图1-1 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及其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比例/3
图1-2 2007~2014年全国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4
图1-3 山洪灾害防治体系示意/10
图2-1 学术1.0词云/42
图2-2 学术2.0词云/42
图2-3 政策1.0词云/43
图2-4 2018年全球创新二十大强国/53
图2-5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经历的三个阶段/64
图3-1 改革开放40年人口变化趋势/74
图3-2 1982~2017年中国人口结构趋势性变化/75
图3-3 改革开放40年城乡性别人口变迁/77
图3-4 1978年以来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构成分布/78
图3-5 改革开放4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78
图3-6 1978~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减贫/80
图3-7 1984年前和2017年城镇工作类型分布对比/80
图3-8 收入橄榄形社会结构演变趋势/83
图3-9 2003~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83
图3-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演变趋势/98
图3-11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演变趋势/99
图3-12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演变趋势/99
图3-13 我国东、西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演变趋势/101
图3-14 我国东、西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演变趋势/102
图3-15 2009年东、西部地区教育结构/102
图3-16 2017年东、西部地区教育结构/103
图3-17 我国南、北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演变趋势/103
图3-18 我国南、北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演变趋势/104
图3-1 92009年南、北部地区教育结构/104
图3-2 02017年南、北部地区教育结构/104
图6-1 朝阳区区划示意/155
图6-2 朝阳区全模式服务管理系统/156
图6-3 2013年全模式服务管理系统发现问题类和工作任务类情况/157
图6-4 技术网格/159
图6-5 管理主体/159
图6-6 监督主体/160
图6-7 朝阳区两个年度治安相关数据统计/163
图6-8 朝阳区门前三包责任单位案件最多的50家单位/164
图6-9 城区监督分队人均月均有效立案数/166
图8-1 基层自治组织/219
表目录
表2-1 社会治理主题高引用率主要文章一览/39
表2-2 分词研究对象/41
表2-3 1949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5
表2-4 2001~2014年18~69岁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例增长趋势/66
表2-5 社会政策评估主要类型/71
表3-1 改革开放40年人与人之间连接方式和内容的变迁/79
表3-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结构变化/81
表3-3 2013~2017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分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2
表3-4 2013~2017年全国居民收入中产的划分界限/82
表3-5 2013~2017年全国收入中产比重及其变化趋势/82
表3-6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不均匀分布/84
表3-7 历年主要经济体小学入学率/85
表3-8 历年主要经济体中学入学率/87
表3-9 历年主要经济体高等教育入学率/88
表3-10 历年主要经济体农业从业人员占比/90
表3-11 历年主要经济体工业从业人员占比/91
表3-12 历年主要经济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93
表3-13 发达国家主要社会结构演变/94
表3-14 近年来亚洲主要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6
表3-15 我国城乡人员就业结构/100
表4-1 教育制度里程碑文件梳理/124
表4-2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主要教育制度安排/125
表5-1 重要扶贫政策一览/129
表5-2 中外信用政策对比/137
表6-1 主要学者观点/144
表6-2 朝阳区22个社区门前三包自查和监督检查(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160
表6-3 案件处置情况/160
表6-4 历任城区分队长2006~2013年工作绩效排名统计/165
表7-1 “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框架对比/169
表7-2 “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目标人群/173
表7-3 “十三五”时期劳动就业服务目标人群/174
表7-4 “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险服务目标人群/175
表7-5 “十三五”时期基本社会服务目标人群/176
表7-6 “十三五”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人群/177
表7-7 “十三五”时期基本住房保障服务目标人群/178
表7-8 “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目标人群/179
表7-9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人群/179
表7-10 “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1
表7-11 “十三五”时期劳动就业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2
表7-12 “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险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4
表7-13 “十三五”时期基本社会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5
表7-14 “十三五”时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7
表7-15 “十三五”时期基本住房保障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9
表7-16 “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89
表7-17 “十三五”时期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基本标准/191
表7-18 “十三五”时期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服务项目及对应支出责任/193
专栏目录
专栏1 “农村空心化”严重制约群测群防的基层能力建设——以甘肃陇南成县长沟村调查为例/12
专栏2 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伊丽莎白济贫法》及演化/46
专栏3 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特点及风险/47
专栏4 留守儿童问题演化成社会问题/57
专栏5 PX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58
专栏6 女医生自杀反转事件和万州公交车坠江反转事件/59
专栏7 “得到”的运营模式及成功经验/61
专栏8 吴晓波对中国企业的观察和记录使他获得了指引未来的权力/62
专栏9 将“上访者”变为“志愿者”/63
专栏10 食品安全问题/67
专栏11 高考移民问题/67
专栏12 麻风病和麻风病防治学会/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