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文献信息约6000余条,除图书、论文类纸质资源外,纳入600余条电子资源信息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每部分均包括汉语本体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两大模块,下属类别略有不同。具言之,图书类文献二次分类为教材及教辅类和一般读物类;论文类文献二次分类为汉语本体研和汉语教学研究两类。电子资源类包括综合教材及教辅、主题汉语等5大类11小类。先后三级分类所得文献小目共计近60项,力求为不同研究者提供较为系统、精准、高效的文献检索。
序
学术文献好比知识的江河湖海,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同时交集汇聚在一起。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领域进行学术文献汇编的工作,犹如在汪洋大海中驾驶一叶小舟,随波逐流,不知何去何从。摸索中舵手渐渐地熟悉了周边的自然环境,了解了水性,学会了掌舵驾驶,乘风破浪。
由常耀华教授领导的团队就如同驾驶着这一叶乘风破浪的小舟。由他们着手编写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参考文献《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是该领域的一项创举。这项成果为相关的参考文献与资源绘制了一幅名副其实的江河水系图。这张水系图为我们提供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文献资料的清晰全景,正如《吕氏春秋·用民》中所表述的:“一引其纲,万目皆张。”绘制这样一幅全景地图,筛选至关重要,不能遗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文献的任何一个相关“地区”,无论是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参考书目、工具书、教材,包括视听产品与数字产品,还是出版的著作及硕士和博士论文。
常耀华教授主持编写的文献总目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教师和学习者的研究、教学以及学习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常耀华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汉语语言与文字专家,还是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专家,让他来主持完成这项工程无疑是实至名归。他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涉猎的领域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文字专题、汉语修辞学、书法、语言文化、古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等。我有幸去过安阳并在常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 ,观看了中国早期文字的代表殷墟甲骨文,并有幸聆听了常教授对刻在甲骨上的古老铭文的解释与评论,深受启迪。
汉字代表着中国语言与文字,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常教授以及他所带领的专家团队,引导我们跨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知识网格,为我们设定航标,让我们在这个领域中放心大胆地前进。
白乐桑 Jo?l BELLASSEN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
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
前 言
现在已是数字化时代,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已摆脱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变得非常便利和廉价。各种基于网络和大数据的信息系统更是不断推陈出新,为各个专业领域带来了诸多变革。学术研究亦然。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必要编纂《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这样的传统工具书吗?是书立项之初,即曾遭遇这样的质疑。其实,不惟是书,所有文献书目类工具书都无法回避同样的质疑。
一 编纂书目类工具书还有没有必要
的确,在数字信息爆发式发展的当下,每天全世界数以千万亿计(PB)的数据被各种系统索引、分类,面对这样丰富的信息,还有多少人会抛开互联网而用纸本书目类工具书查资料?即便是我本人,也不会这么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编纂书目工具书的“百年老店”从此就得关张,互联网、大数据与书目编纂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大数据意味着海量的数据,意味着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可正是因为它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检索起来容易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冗余信息,必须花大气力甄别。面对纷繁芜杂的“大数据”,对于需要精准数据的研究者来说,每每只能徒兴望洋之叹。也就是说,海量文献的大数据因其泛而杂而无法取代各自不同的专业分类处理,而书目类工具书的编纂过程,正是对海量文献的大数据予以甄别筛选并进行专业分类的处理过程,书目类工具书正是其处理过程的最终结果。没有分类处理的数据恰似乌合之众,数量虽多,但因其得不到确当之安排,最终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明乎此,就可以断言,只要各个专业的界限还存在,书目类工具书就有生存的空间。
从文献的视角看,所谓大数据不过是经过略加分类、处理的信息而已,若说是一部巨大无比的数字化书目工具书亦无不可,惟其分类粗疏、多有舛误,很难满足特定领域里的专业需求。相对来说,不同专业的文献目录类工具书虽然其载体较为传统,但亦可以转换成数字化格式,加以网络化传播。质言之,二者的区别只是传播介质和侧重点的不同。当然,数字类的书目工具书因其便于利用、更新及时更受欢迎。但无论是纸质文献书目工具书,还是数字化工具书,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人们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的结果,因此,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其与文献书目的编纂并不矛盾,《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的编纂必要与否,亦应作如是观。
二 《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韩国卷1900-2003》编纂的由来
顾名思义,《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是关于“汉语国际教育”(或称“华语教学”“华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类文献的目录总集。在中国此类工具书业已出版三部:一是北京语言学院世界汉语教学交流中心信息资料部编纂的《世界汉语教学书目概览》(第一分册1899—1990.3),1991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二是由李无未、陈珊珊、秦曰龙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论著指要与总目》,200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三是孙德金编纂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著索引(1950—2006)》,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揭三书收录的条目多以中国大陆文献为限,虽有一些域外相关文献收入其间,然不过是只鳞片爪,难以据此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汉语教育文献全貌。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我们想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共同打捞汉语国际教育文献资料,以期对汉语国际文献来一个总清算,《汉语国际教育文献总目韩国卷1900-2003》就是这样一个成果。这部书稿最初搜集的7000余条条目是由韩国研究生黄慈卿女士完成的,之后我请我的多年好友韩国西江大学的柳东春教授审查把关,与其说是审查把关,不如说是柳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工作几乎是推倒重来。这本书能够面世,与柳教授、白恩姬教授及其门生李海珍、金惠镇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我的同事刘光婷博士在分类、校订、经费申请、协助出版诸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韩国汉语国际教育文献资料原本不止这些,然而由于经费所限只能发表这些,这本书注定只是引玉之砖。
常耀华
2019年8月14日于北京寓所
常耀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刘光婷,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日本中国语教育学会会员。柳东春,西江大学中国文化系教授,文学院长,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白恩姬,仁荷大学中国学系教授,文学院长。
第一部分 纸质资源
一 图书001
(一)教材及教辅001
1.综合类教材001
2.专项技能类教材014
3.教辅022
4.考试用书(HSK,高考等)026
(二)一般图书029
1.文学读物029
2.主题汉语029
3.语言要素035
4.翻译039
5.学术著作040
6.教学研究049
7.工具书050
8.其他053
二 论文054
(一)本体研究054
1.语言理论054
2.语音研究056
3.语汇研究066
4.语法研究075
5.语义研究101
6.语用研究103
7.修辞研究104
8.汉字研究105
9.普通话与语言规范111
10.方言研究111
11.文献研究113
12.文学研究115
13.翻译作品及研究182
14.历史文化思想研究187
15.艺术研究(书法、曲艺、电影、音乐、美术)195
16.词典研究198
17.语言信息处理200
18.社会语言学200
19.历史语言学201
20.海外汉学与文化交流202
21.人物传记及研究204
22.书评与简介206
23.目录与索引210
24.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211
(二)汉语教学研究211
1.语言要素教学211
2.语言技能教学214
3.习得研究216
4.文化教学218
5.教材及师资研究219
6.教学方法223
7.语言测试226
8.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226
9.教育技术及语料库227
10.语言文学教育228
11.海外汉语教学228
第二部分 电子资源
一 综合类教材及教辅230
二 主题汉语241
(一)生活241
(二)旅行242
(三)商务244
(四)时事244
三 语言要素245
(一)语音245
(二)语汇245
(三)语法246
四 语言技能247
(一)听力247
(二)口语247
(三)阅读253
(四)写作254
五 考试用书(HSK,CPT,其他)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