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对社区生计保障体系的认识和促进社区生计保障事业的发展,本书主要研究了社区生计保障的特质、发展历程、发展类型、发展模式,尤其着重从谋生特质、发育缘由、运行范型、促进策略等四个维度,探索社区营生保障、社区就业保障、社区生活救助、社区生活福利、社区土地保障等生计保障发展规律。本书构筑了较完整的社区生计保障体系,突出地强调了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贯通。
前 言
本书的写作,意在说明社区发展生计保障事业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民生保障的新时代。生计成为老百姓的重要谋生话题;生计保障成为国家的重要民生保障形式。国人都认识到可靠的生计来源和生计保障是个人和家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应该重视生计保障的建设。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日常地、持续地对居民个人施以生计保障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区和家庭。相对而言,社区开展生计保障,既可克服政府的生计保障失灵现象,又可克服家庭的生计保障不力现象。当今中国城乡社区,之所以还存在不少贫困人口,致因之一,就是许多家庭的谋生能力不强和政府的生计保障能力有限。所以,客观上需要社区承担其居民的生计保障责任,分担政府和家庭的生计保障压力。作为特定地域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利用自身的近民优势、地缘优势、区位优势、生活优势以及集体主义基因,开展生计保障,是天经地义的事业。这是研究社区生计保障问题的思维逻辑。
以社区主义和福利多元主义为理论依据,利用比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对城乡社区的生计保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反思,是社区生计保障问题研究的基本构思。其目的在于为社区居民开辟更多的谋生途径、提升社区劳动者的谋生能力、建构一个贴近中国实际的社区生计保障体系,将社区建设成为有生计保障的真正的生活共同体,为社区居民过上安定的幸福生活创造一个生计环境。社区生计保障研究以社区居民的谋生困难和面临的生活风险两大生活问题为逻辑起点,剖析了社区生计保障的特质,描画了社区生计保障的历史谱系,重点阐述了营生保障、就业保障、生活救助、生活福利、土地保障等社区生计保障途径,不仅勾勒了每类社区生计保障的发展线索和发展范型,而且提出了每类社区生计保障的发展策略,同时建构了社区生计保障的建设要求、建设原则、建设模式,以期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化的社区生计保障知识体系。
通过对社区生计保障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社区比政府更易动员民众发展生计保障事业、比政府更易用治理方式建立生计保障体系,而且社区拥有建立生计保障体系的生活支撑资源和建构与维持生计保障网络的空间。社区生计保障研究,首次剖析了社区生计保障的生活性、权利与义务非对等性、克险性、根基性、本土性、补充性;创新性地对社区生计保障进行了历史分期,将社区生计保障分为园艺社会部族社区形态、农业社会宗族社区形态、工业社会业缘社区形态、信息社会厚生社区形态,并根据国内外的社区生计保障实践经验,探索性地建构了社区生计保障体系。
从理论角度看,社区生计保障研究,不仅丰富了民生保障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内容,而且探索性地建构了社区生计保障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从实践角度看,社区生计保障研究,利于政府将国家的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到社区,利于政府开展社区建设,利于社区消除贫困现象,利于社区发展可持续生计。
我国目前有60多万个农村社区、10多万个城市社区,都需要建设社区生计保障体系。因此,社区生计保障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谷中原,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
一 两大生活问题1
二 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是社区运行的本质任务3
三 分担政府的民生保障压力7
四 社区具有开展生计保障的特殊优势9
五 对民生保障的特殊作用14
六 基本结论19
第二章 社区生计保障的特质21
一 社区生计保障的生活性22
二 社区生计保障的权利与义务非对等性27
三 社区生计保障的克险性31
四 社区生计保障的根基性36
五 社区生计保障的本土性38
六 社区生计保障的补充性42
七 基本结论43
第三章 社区生计保障的历史维度45
一 园艺社会的部族社区生计保障45
二 农业社会的宗族社区生计保障53
三 工业社会的业缘社区生计保障66
四 信息社会的厚生社区生计保障84
五 基本结论109
第四章 社区营生保障110
一 社区营生保障的特质110
二 社区发展营生保障的缘由116
三 社区营生保障经济的发展范型122
四 社区营生保障经济之不足与促进策略137
五 基本结论141
第五章 社区就业保障143
一 社区就业保障的特质143
二 社区发展就业保障之缘由153
三 社区就业保障的发展范型158
四 社区就业保障之不足与促进策略172
五 基本结论177
第六章 社区生活救助179
一 社区生活救助的特质179
二 社区生活救助的发展及其缘由187
三 社区生活救助的发展范型194
四 社区生活救助之不足与促进策略202
五 基本结论208
第七章 社区生活福利210
一 社区生活福利的特质210
二 社区生活福利的发展及其缘由220
三 社区生活福利的发展范型228
四 社区生活福利之不足与促进策略243
五 基本结论252
第八章 社区土地保障254
一 社区土地保障的特质254
二 社区土地保障的发展及其缘由260
三 社区土地保障的发展范型276
四 社区土地保障之不足与促进策略287
五 基本结论301
第九章 社区生计保障体系的建设303
一 社区生计问题的防治303
二 社区生计保障建设要求与建设原则308
三 社区生计保障的建设模式319
四 基本结论328
参考文献330
后记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