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顾之川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有两大亮点,一是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提出18 个学习任务群
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拓展阅读视野,积累
阅读经验;二是掌握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三是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完善人格培养。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高品位著作,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体现了对我国语文教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新课标的这一变化,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语文实践,有利于学生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编入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教师要学习领会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精神,把握理念,明确要求;要了解教材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名著导读的编写意图;要立足本校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精读或略读,也不同于篇章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要求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名著是一个有教养者的必修课,但读懂名著不容易。一本名著就是一座宝库,包罗万象,丰富复杂。初学者进入名著,最好能有过来人加以指导,告诉他们在这本书中哪些部分是最主要的,是非读不可的;哪些部分是供深层次读者阅读的,一般读者可以忽略不读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一座高峰,也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文学性百科全书,内容深广,折射历史,反映社会,书写人生,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和认识意义。红学在我国号称显学,研究论著浩如烟海,但对中学生来说,怎么阅读这部名著,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
邓彤老师早在20 多年前,就曾多次为学生开设《红楼梦》导读选修课,尝试在阅读方法、人物欣赏、情节结构把握等方面为中学生做具体指导,使学生深入了解、体味书中重要内容,受到学生普遍欢迎。2004 年,邓老师在他讲稿的基础上出版了《〈红楼梦〉导读》一书,曾邀我作序;如今上海教育出版社审时度势,邀邓彤老师对此书加以修订,充实内容,修改完善,最终端出这本《〈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我相信,这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序于京东大运河畔之两不厌居
2019 年6 月25 日
(顾之川,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
社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