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如果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感兴趣,那是因为它有趣;如果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感到关切,那是因为它与自己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日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
在这本书里,我以日本文明的历史沿革为纵轴,试图解读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民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为什么要特别凸显日本文明呢?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中国人都不大认为日本有自己独立的文明,很多人觉得日本人在近代以前,主要都是学习中国文化,近代以后呢,又学习西洋文明,它都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自己没有什么东西。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这里并不想展开这一话题,我要说的是,亨廷顿在书里把整个世界上的文明,大致分成了八大块,分别是:西方文明区、拉美文明区、东正教文明区、穆斯林文明区、中华文明区、印度教文明区、日本文明区、非洲文明区。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划分是否一定成立,但可从中了解到,在西方的主流世界观里,日本文明是被单独列为一个区域的,而在亨廷顿理解的中华文明区里,除了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地区之外,还包含了朝鲜半岛、越南甚至遥远的新加坡,但是一水之隔的日本不在其列。也就是说,在西方主流的世界认识中,日本文明是一种游离于中华文明之外的独立的文明形态。
那么,日本文明为什么会具有它的独特性呢?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里,我想从世界史的比较视野,来对日本文明的独特性进行两个层面的分析。
日本的独特性很多来自它比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处于亚洲或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在它的东面,就是浩瀚的太平洋,限于航海条件,近代以前它根本无法与东亚(大陆与半岛)以外的任何地区发生文明的接触,这是它独特性的由来之一。第二,近代以前,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遭到过任何外来民族的武力征服,这就决定了它汲取外来文明的方式都是在和平的环境下进行的,且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它觉得合适的就吸收,它觉得不妥的就拒绝,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几乎为所有的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但唯独日本没有。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遭到过别的民族的武力征服,这在世界历史上差不多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点与同样位于欧亚大陆最西端的英伦三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先我想花一点笔墨对日本和英国的文明进程作一点比较。
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处于亚洲或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同样,英国则位于欧洲的最西端,在北美新大陆发现之前,英国也没有与更西面的地区有过任何的交往。而与它们一海之隔的,便是文明十分昌盛的东亚大陆和欧洲大陆,在大约15000年前,日本列岛有陆桥与东亚大陆相连接,在将近10000年前,英伦三岛也有陆桥与欧洲大陆相连接,后来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日本和英国先后成了岛屿,因此就原住民而言,他们最初分别来自东亚大陆和欧洲大陆。这一点上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日本列岛与英伦三岛在与大陆文明的交往上,存在如下三点差异性。第一,日本列岛上的居民最初与东亚大陆(包括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大约始于2300年前,当时列岛还处于依靠狩猎、捕捞和采集为生的原始状态,粗陶的烧制已经出现,但是没有农耕和金属文明,也没有城市甚至是有规模的村落,列岛上的文明,一开始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大陆文明提升的。而欧洲大陆的罗马人或罗马帝国进入英伦三岛时,岛上已经开始了农耕(小麦和大麦),并且诞生了铁器,也就是说,在与欧洲大陆大规模接触时,英伦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明水准。第二,日本列岛在接受大陆先进文明时,都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距今2300年前后农耕和金属文明传来时,都是来自大陆和半岛的移民以和平的方式传播的,以后一直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几乎都是民间的和平进入,至于后来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及以后幕府时代的僧侣往来,更是和平的交往,没有一丝一毫的血腥。近代以前日本历史上唯一的一次遭到外族的入侵,是1274年和1281年元军裹挟高丽水军和江南水军对九州北部的进犯,虽然发生了战争,但外族并没有真正地登陆杀戮,日本也没有遭到外族的武力征服,也就是说,日本差不多是历史上极少数未遭到外来武力征服的国家之一,它的文明一直是在和平的状态中孕育、发生和演进的,它对外来的文明,基本上都是主动而有选择性地汲取,也就是说,几乎一直保持了自己的主体性。而英伦三岛,一开始在1世纪时遭到了罗马人几次三番的武力进攻,最后被占领和征服,成了罗马帝国的皇帝行省之一,被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帝国衰败后,则不断遭到北欧维京人的武装进犯,历时数百年,也就是说,欧洲大陆文明的进入,几乎一直伴随着血腥的武力。相对而言,罗马人带来了比较先进的文明:语言、拉丁文、政治制度、城邦、服饰、生活方式和稍后的基督教,所有这些为尔后的英伦文明奠定了基础,基督教的传播也为统一的英伦国家的创建提供了精神前提。维京人或者北欧海盗式的入侵,更多是以野蛮的杀戮掠夺方式,却也使得英伦更加融入欧洲大陆,总之,跟日本相比,在英伦三岛上,大陆文明更多的是以武力征服的方式进入的。第三,虽然最初日本列岛上的居民也是通过陆桥进入列岛的(也有少部分经海路从南方漂流过来的),但在后来的10000多年前,形成了以绳纹人为主体的原住民,后来有外来的弥生人以和平的方式移居列岛,与早先的绳纹人通婚,之后又有数次渡来人的移民潮,大部分是技术先进的工匠和读书人,不久便与列岛上的居民融为一体,大约在67世纪,形成了大和民族,此后便一直在岛上繁衍生息,在比较独特的列岛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日本文明,也就是说,日本列岛上,居民的主体基本上一直是大和民族。而英伦三岛,早先是罗马人的进入,并在此基础上殖民扩张,5世纪前后,又有来自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大规模移民,再后来是挪威、丹麦等维京人的长达数百年的武装进犯,一开始只是掠夺,后来则是定居和殖民,10161035年间,丹麦国王克努特(Cnut)同时担任了英格兰国王,并且成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也就是说,英国人从血统上来说,完全是原住民和大陆外来人的混合体,甚至大陆过来的人在人数上至少要占到一半以上。因此,它的文明,虽然也具有岛国的特色,却与欧洲大陆是融为一体的。
从对这两个各处于大陆两端的岛国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文明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更为明显,这是我们考察和解读日本文明的一个重要视角。
接下来,我要在政治制度的层面,或者用日文的表述来说,就是国体的层面,将日本与中国作一个比较分析。中国的文明史,要比日本悠久很多。夏朝这里暂且不说,至少自殷商开始,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王权统治,历经春秋战国而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以后虽出现了帝国崩溃、诸国林立的割据状态及非汉民族统治的朝代,但无论是分裂时代的小国,还是大一统的帝国,最高的统治者总是国君或是皇帝,也就是说是自上而下的一元化统治,虽然其间也有外戚和宦官的干政,但是国君和皇帝总是凌驾于万人之上的最高首领,基本上都握有实际的统治权。而日本则在公元1世纪前后出现了部落政权,然后逐渐在6世纪前后形成了统治列岛大部分地区的大和政权,到7世纪下半叶至10世纪,也就是日本史上的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前期,日本在学习模仿中国隋唐政治的基础上,诞生了以天皇为首的强有力的集权式的中央朝廷,日文的表述是律令社会,尤其是在89世纪中叶,天皇是绝对的最高统治者,真可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自9世纪后半期开始,绝对的皇权开始衰败,外戚的藤原家族以关白的官职全权摄政,天皇成了摆设。而自11世纪后半期开始,由白河天皇开启了一个称之为院政的颇为独特的政治形态,33岁的他趁外戚的摄关家势力稍有衰退之际,就将皇位让给了年幼的儿子,自己另外设置一个别院,以上皇的名义实际治理朝政。有的年代,壮年的天皇突然把皇位让给了年幼的儿子,自己出家做和尚,做了几年再重新还俗,当起了法皇,依然实际操纵朝政。无论是摄关还是院政,皇权都不在名义上的天皇手里,坐在天皇位置上的人,大多只是一个摆设,这一情形,与中国的王权或皇权统治具有极大的区别,这是我们需要给予充分注意的。而到了后来,地方上的豪族势力壮大,击败了皇帝身边或与皇族相关的外戚势力,索性另外设立了幕府政权,名义上虽然还保留了朝廷,实际上却是把它置于一边,实际的行政权力完全操持在幕府的将军手里,而幕府的将军,也实行世袭制,代代相传,宛如实际的朝廷。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天皇及其皇族被限定在皇宫(日文称为大里)内活动,未得将军许可,不可自由外出。远在镰仓的幕府,为了监控朝廷,专门在京都设立了一个配备武力的六波罗探题的机构,密切监视朝廷的一举一动。14世纪时的后醍醐天皇,试图恢复天皇的亲政,结果招致后来建立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的强烈不满,竟然把他流放到了荒僻的隐岐岛上去,后来索性把他废除,自己另立天皇。在1219世纪中叶的三个幕府时代,天皇及其朝廷始终被搁置起来,名义上虽然存在,却失去了统治国家的实际权力。这一政治形态,与中国的王朝统治,在内涵上具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日本的国家统治,在近千年的历史中,呈现出了一种二元并立的状态。另一方面,与中国的汤武革命、王朝多次更迭的政治历史不同,日本在7世纪左右大和朝廷建立以后,尽管很长的时期内天皇大权旁落,但天皇始终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日本并未发生过中国所常见的改朝换代,所谓万世一系的皇族谱系,在形式上是成立的,这也使得江户幕府被萨摩、长州藩等地方势力推翻以后,倒幕的势力依然可以设法重新树立天皇的权威。这样的一种所谓国体,在世界文明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独特的国体,也是酿成日本文明独特性的重要政治土壤。
绪 论 / 1
日本本土文明的形成
第1讲 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从哪里来的? / 11
第2讲 是谁创造了日本语? / 15
第3讲 绳纹时代:日本历史最早的一个分期 / 18
第4讲 徐福东渡的史实与传说 / 22
第5讲 弥生时代:外来的稻作与金属文明 / 26
第6讲 巨大的古坟:日本在2600多年前就有天皇了么? / 30
第7讲 神道的缘起:日本本土的泛灵多神信仰 / 35
第一轮大飞跃:接纳东亚大陆文明
第8讲 汉字与儒家伦理:日本文明的奠基石之一 / 43
第9讲 佛教的传入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 47
第10讲 遣唐使角色的奇妙转换 / 51
第11讲 平城京与平安京的诞生 / 55
第12讲 鉴真和尚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吗? / 59
第13讲 话说空海和最澄 / 64
从唐风到国风:日本的中古时代
第14讲 平安时代:从唐风文化到国风文化 / 71
第15讲 日本语文的诞生 / 75
第16讲 什么是日本的幕府政权? / 80
第17讲 话说禅宗的传人荣西和道元 / 84
第18讲 击退元军真的是靠神风么? / 89
第19讲 一天二帝南北京:日本也有个南北朝 / 93
第20讲 明朝册封的日本国王 / 97
第21讲 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日本文化的成型 / 102
第22讲 织田信长:只差一步完成统一 / 106
第23讲 丰臣秀吉为什么一定要进犯朝.鲜? / 111
第24讲 德川家康:江户幕府的建立者 / 116
第25讲 武士道到底是什么? / 120
江户锁国:日本传统文化的烂熟
第26讲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西洋人在日本的登陆 / 127
第27讲 江户时代是如何镇压基督教的? / 132
第28讲 日本为什么也有锁国? / 136
第29讲 江户时代为什么没有战乱? / 140
第30讲 江户、京都、大阪是如何繁荣起来的? / 143
第31讲 江户幕府为何会青睐朱子学? / 147
第32讲 兰学的萌发与国学的兴起 / 151
第二轮大飞跃:进入近代社会
第33讲 佩里将军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恩人? / 157
第34讲 日本近代的大幕是明治以后开启的么? / 161
第35讲 尊王攘夷旗号下的萨英战争和下关炮击 / 165
第36讲 皇权复位,新政权登场 / 170
第37讲 变革从认字开始:近代教育的兴起 / 174
第38讲 万元日币上的头像人物:福泽谕吉 / 179
第39讲 来自西方的新风:启蒙思想推动自由民权运动 / 183
第40讲 岩仓使节团的海外之行在明治维新中有多重要? / 188
第41讲 亚洲第一部宪法诞生在日本 / 193
第42讲 洋务运动比明治维新少了什么? / 197
第43讲 废佛毁释国家神道教育敕语 / 202
第44讲 琉球群岛是如何被日本处分的? / 206
第45讲 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 211
第46讲 近代史拐点:甲午战争中国为何失败? / 216
第47讲 壮烈的台湾军民抗日斗争 / 220
第48讲 伊藤博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 224
第49讲 日本与俄国为什么会爆发战争? / 229
第50讲 革命与新知:日本对于近代中国留学生的意义 / 233
第51讲 日本教习与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步 / 238
第52讲 明治维新150周年,我们可以思考什么? / 242
走向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第53讲 大正年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 249
第54讲 法西斯主义的萌发与军部的崛起 / 254
第55讲 左翼力量的兴起与陨落 / 258
第56讲 日本为何将满蒙视为生命线? / 263
第57讲 参谋本部:日本对外战争的策源地 / 268
第58讲 日本为何最终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战争? / 273
第59讲 日本为什么会对美国开战? / 277
第60讲 战争时期日本民众的生活窘相 / 281
第61讲 从东京大空袭到原子弹:美国对日本的轰炸 / 285
第62讲 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是怎么作出的? / 289
第三轮大飞跃:日本战后的进程
第63讲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大转向 / 295
第64讲 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哪些改造? / 299
第65讲 如何看待战后日本的新宪法? / 304
第66讲 废墟中的崛起:经济起飞的奇迹 / 308
第67讲 东京奥运会:国际舞台的新亮相 / 312
第68讲 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潮涨潮落 / 316
第69讲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漫漫长路 / 322
第70讲 20世纪80年代的雄心和野望: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 / 326
第71讲 泡沫经济的发生与崩溃 / 330
第72讲 后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真的停滞了吗? / 334
第73讲 平成时代的变与不变 / 339
文化:穿梭在古代与现代
第74讲 国风时代的日本文学 / 347
第75讲 五山与五山文学 / 352
第76讲 娱乐色彩浓郁的江户文学 / 357
第77讲 日本近代文学是怎样发生的? / 362
第78讲 日本当代文学:不止是村上春树 / 367
第79讲 日本的造园艺术体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 / 371
第80讲 书院造:16世纪完成的日本传统建筑 / 376
第81讲 从唐绘走向大和绘 / 381
第82讲 雪舟:横跨列岛与大陆的杰出画家 / 386
第83讲 浮世绘:江户时代的人间百态 / 391
第84讲 陶瓷器:从山寨到超越 / 396
第85讲 日本为什么色情文化这么发达? / 401
第86讲 NHK:媒体界的大哥大 / 406
第87讲 日本电影:起步、迷茫与战后的辉煌 / 410
第88讲 日本的动漫何以风靡全世界? / 415
第89讲 祭: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兴盛 / 420
日本人饮食的前世今生
第90讲 日本人竟然有1000多年不吃肉! / 427
第91讲 传统日本料理的完成 / 431
第92讲 洋食的进入打破了肉食的禁令 / 436
第93讲 中华餐食在日本的全面登陆 / 440
第94讲 经济起飞后的饱食时代 / 445
第95讲 近现代诞生的新日本料理 / 449
第96讲 话说日本的清酒 / 454
第97讲 烧酎在日本的崛起 / 459
第98讲 洋酒在今天的日本 / 464
第99讲 平民风的居酒屋和贵族气的料亭 / 469
第100讲 是谁把中国的茶带到了日本? / 474
第101讲 日本的茶道到底是什么? / 479
第102讲 名目繁多的日本茶 / 484
第103讲 茶屋茶寮吃茶店 / 489
参考文献 / 494
后记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