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鸡在黑暗中看不见东西,可是有一只小鸡却将信将疑。他请教了猫头鹰先生,又去图书馆查阅了一番,传说中,只要吃了胡萝卜就能在黑暗中视物了。
于是他不顾别人的嘲笑,买了一大堆胡萝卜回家。吃了一根、两根、三根,四根胡萝卜,可惜好像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用所有的胡萝卜做了胡萝卜饼干、胡萝卜蛋糕、胡萝卜汤……大家实在受不了这样的诱惑,纷纷吃起用胡萝卜做的食物。夜晚来临了,大家发现自己居然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
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鸡在晚上是看不见东西的,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夜盲症,即使吃胡萝卜来补充维生素A,也并不能改善夜视能力,这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常识。
本书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鸡通过此胡萝卜改善的夜视能力,能看得见东西了,这连接着孩子的幻想世界。主人公小鸡皮帕不受已有观念和所谓常识的束缚,勇于探索,突破自我,用行动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本书用一个幻想性的完美结局来彰显这种行为本身的价值。同时,本书也启迪家长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用包容的心态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多种可能性。英国的媒体对这本书给予高度评价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认为:让孩子敢于与众不同,坚持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英国《兰开夏郡晚报》提到: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追随他们的梦想,再学着吃一点胡萝卜!
小鸡皮帕的异想天开
鸡晚上为什么看不见?这对于大多数鸡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自古如此。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生活按部就班,早睡早起,从没奢望在晚上能看见东西。
然而,小鸡皮帕是个例外。她充满好奇心,还有一些偏执。她不仅通过调查研究,弄明白了鸡在晚上提高视力的方法,还勇于探索和实践,买了大量的胡萝卜,并带动大家一起吃胡萝卜,以提高夜视能力。在质朴明快的画面中,这个童话故事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在那个有月光的夜晚,鸡们终于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夜空美景。
对于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但对于多数已经失去童趣的家长来说,看这个故事或许还存在阅读障碍:这是真的吗?鸡真的晚上看不见?鸡真的可以通过吃胡萝卜获得夜视能力吗?
在这儿,我们不妨也像皮帕那样认真一回,来看看鸡的夜盲到底是怎么回事。
鸟类和人一样,视网膜上有两类视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善于感受强光和
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善于在弱光下分辨物体。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视杆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
补充,会导致对弱光的感受能力下降,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夜盲症。在鸟类中,夜行性鸟类,如猫头鹰等,视网膜中有较多的视杆细胞,因而即便在夜晚,也有很好的视力。而日行性鸟类,如鸡等,视网膜缺乏视杆细胞,所以在夜晚的视力较差。不过鸡的夜盲是先天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即使通过吃胡萝卜来补充维生素A,鸡也并不能有效改善夜视能力。
这毕竟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吃胡萝卜究竟能否让鸡在夜晚看见东西并不重要。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传统的观念有时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盲目的,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与异想天开,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出现过无数个像小皮帕那样的不安分者,也正是他们的异想天开推动了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导读作者:陈水华,1965年生,鸟类生态学博士,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鸟类科研和科普工作。)
文/图:Kristyna Litten,克里斯蒂娜利顿于爱丁堡艺术学院学习插画,2010年毕业。同时她还从事设计、写作等工作。她喜欢一边喝茶一边用铅笔画画。她的作品,人物形象独特,色彩明快。本书可以说是她的处女作,曾获得英国麦克米伦奖(Macmillan Prize)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