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理论基础(第5版)》系统介绍和论述了经典信息论的基本理论,覆盖了信息论的主要内容。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信息的统计度量;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离散信道和连续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信源与信宿之间的平均失真度以及信息率失真函数;网络信息论基础;信息论方法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每章后面都配有习题。
《信息理论基础(第5版)》深入浅出,表述简洁;概念清晰,系统性强,可读性好,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雷达、导航技术、电子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信息论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信息论是通信的数学理论,是应用近代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编码和通信的科学。
信息论是20世纪中叶从通信中发展起来的理论,是数学中的概率论、随机过程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C·E·Shannon)发表了著名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学术论文,给出了信息度量的数学公式,为信息论学科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此以后,信息论这门学科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深化并已延伸到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信息论将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提高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信息系统□优化。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进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论日益成为一种需要。
从信息论涉及的内容和研究对象而言,常分为狭义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两类。狭义信息论是在香农信息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为经典信息论。它仍然是当今研究信息论的基石,也是本书重点讲述的内容。广义信息论是在更为一般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以广义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亦称为信息科学。这一学科虽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前景异常广阔。
近四十年来,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了“信息理论基础”课程,同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信息论基础》,后于1993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版中首次将信息的统计度量单独列为一章,体现了本书的重要特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读者的意见,本书分别于2002年2月、2006年2月和2012年3月三次修订再版。作为教材,本书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以及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数学工具运用上力求准确、简明、适中,尽量使读者应用适当的数学工具能够准确、系统地认知和掌握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在表述上既注重论述严谨,又不拘泥于数学细节。
本书精心选材,具有适当的广度和深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全书共¨章,覆盖了信息论的主要内容。□□~4章介绍信息的统计度量、离散信源、离散信道和信道容量;第5~7章介绍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以及限失真信源编码。这些内容是香农信息论的核心部分。在上述基础上引入并论述连续信源的信息测度、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纠错编码。□□0~11章介绍网络信息论基础以及信息论方法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其中□□~4章由周荫清编写,第5、6章由刘玉战编写,第7、11章由李景文编写,第8、9章由李春升编写,□□0章由陈杰编写。本书于2004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书力图在内容编排上由浅人深,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表述上深入浅出,注重论述简洁和可读性,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信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修订中有意注重教材编写的特色和先进性,结合科研工作中的积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在论证和表述上进行了适当改进,充实了内涵,使本书既保证理论的完整及系统性,又注意形成理论研究面向应用的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章后面都配有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习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根据历年来教材使用情况,为满足教学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在2012年3月出版的《信息理论基础(第4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本书□□~3、5、6章由周荫清教授修订,第4章由徐华平教授修订,第7、11章由李景文教授修订,第8、9章由李春升教授修订,□□0章由陈杰教授修订,书中全部习题由孙兵副教授修订,□后由周荫清教授审阅统稿。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还有于泽副教授、王鹏波副教授,他们为本书修订工作的完成付出了许多辛勤劳动。
为了方便教学,本书开发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免费提供给使用本教材授课的教师,需要者可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