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作品多以写人为主,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
作家散文经典,语言规范、情理交融,教师倾力,名校师生阅读互动,提高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养,才能在考试中高屋建瓴,应付裕如,稳操胜券。
——上海市语文教师 黄玉峰
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中学生朋友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
——复旦大学附中语文教师 黄荣华
握笔之人必定早与笔下之人有过精神上的冲撞,思想上的交汇,才可能袒露心灵,直逼心灵,进而写出心灵,才能期待另一颗心灵的接引,引发读者心灵的颤动。
——华东师大二附中2005届耿丽婷
只有被感情浸透了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才能打动人。读着梁衡的文字,被那一段段意味深长,振聋发聩的历史叙述感染;被那一个个彪炳史册、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感动。那是一种过目不忘的深刻。
——上海市进才中学2005届 吴婷婷
这是一本影响你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帮助中学生朋友学会读书、提高读书能力而编写的好书。本书是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语言规范、情理交融、每一篇几乎都从某个角度启示阅读者去体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书由教师倾力、帮你提高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本书是上海中学师生《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书系中的其中之一。本书每一篇几乎都从某个角度启示阅读者去体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编注者说
序
师生的N个理由
欣赏梁衡之工
理与情铸就的美
青年的责任
第一单元
把栏杆拍遍
一位戴罪的功臣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武侯祠前的沉思
乱世中的美神
读柳永
读韩愈
觅渡,觅渡,渡何处
大无大有
特利尔的幽灵
单元链接
第二单元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三十年的草原四十年的歌
跨越百年的美丽
第一单元
把栏杆拍遍
中国历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性和在历的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掠,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并亲自南下临安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只率数骑突人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辛弃疾这样亲身在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