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诗体、诗题、诗法、诗评、典故等部分,对相关诗学理论做了介绍。
本书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中国诗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着述。它着眼于全方位、多层次地介绍中国诗学的发展演变及相关文化知识,书中不无着述者对中国诗学的独到理解,但却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中国诗学的基本走向,为诗学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一套融可读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专业工具书。
序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诗歌遗产,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受人关注和喜爱的部分之一,也是东西方其他民族流连咀嚼、体味这个古老民族悠远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津梁。
自上古初民在劳动、祭祀中,创制了许多歌谣讴诵算起,诗歌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数千年漫长而不间断的持续发展。它由“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而至“诗人情性”、“唯歌生民病”,一直到近代被尊为“改造国民之品质”的精神教育“要件”,因着中国人崇尚实用理性、关注道德教化的认知习惯,一直负载着远超出其体制本身所能承担的高尚使命。加以传统诗歌的开创性作品《诗三百》后来被儒家抬升为“经”,诗歌与时政及世运的关系被认为本来就至为密切,当将一己心智投诸创作,诗人们的思绪不免越过具体的字句篇章,而直接将书斋雅事与官衙、朝廷连接起来。发意苦吟,原为陶写一己情性,而这情性,往往关联着社稷盛衰、生民哀乐。因此,举凡以诗论政,并用诗以证史的情况屡有出现。即诗人本人,也每以“诗史”相期许。这造成了一些诗歌□终失去了情韵之美,成为败笔,而以诗为小道的议论间被提及,也让一些执着于诗人本位,同时岸然以更高远的追求自命的才士倍感尴尬。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汉字这一极富形式感与表达力的文字的规则制定者,汉语言□老熟的运用者。本着对诗歌用字、体调和风格的敏感,他们罄心血、竭思虑,努力于摛采、调声、属对和病累的探索,在创作中展示变幻无穷的艺术图式,创造了姿形丰富、迭巧翻新的诗歌体类和风格。所谓“诗之为体,二十四名。赋、颂、铭、赞、文、诔、箴、诗、行、咏、吟、题、怨、叹、篇、章、操、引、谣、讴、歌、曲、辞、调,皆诗人六义之余”(许觊《彦周诗话》引元稹《乐府古题序》)。“举其巨族,厥有三支:一曰诗,二曰骚辞,三曰乐府。”(毛先舒:《诗辩抵》卷一)而社团、体派之多,作品风格之丰富,几令人目迷五色,每生不胜接览之感叹。
依今天所能见到的历代载籍、官私着录,可知保存有诗歌的典籍浩如烟海,数目庞大得几难统计。而人们尚未经眼,或遗失域外,未散出回流的文献中,这类典籍也不会少。与此相联系,诗人的数量也有一个重新厘定的问题,不仅明清两代尚有许多诗人有待发掘,即明清以前,不同程度地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此外,因古代诗歌地位崇高,创作繁荣,诗学批评异常活跃,所诞生的成果之多,不但丝毫不逊色于东西方其他民族,有的在发育时间和生成形态诸方面,还卓然越出其上,即形成了一整套有内在联系的诗学理论及批评术语,进而上升为可以涵括诗歌创作诸要素本质联系的概念和范畴,还创设了根植于传统哲学观及思维方式的诗学批评方式。由于在古代,诗人与批评家往往一身两任,这些观念和方法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力便实在不容人小觑和低估。然而,已有古代诗学理论典籍的整理工作,至今也未完成,对像清代诗话那样人们尚不悉知其家底的搜求、清查工作,仍有待深入展开。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人们完全有理由说,直到今天为止,任何对古代诗歌发展历史的研究和总结,都只是一种受古诗辉煌成就的吸引,意在契近其价值本体的阶段性行为,而成就一代诗歌史巨着,似尚有赖诗神的垂青,当然,主要是后起者不懈的努力。
这样说,并非认为在考古或考订工作尚未结束之前,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工作没有必要或不可能展开。一者,基于古代相关史料的丰富程度,考古或考订工作怕永远不会有终结;两者,这类工作本身,也有赖研究的深入而获得新的契入点和突破口。唯此,自20世纪初□□部《中国文学史》诞生以来,各体分类文学史迭有出现。如出版于三十年代陈钟凡氏的《中国韵文通论》,龙沐勋氏的《中国韵文史》等,集中讨论了包括诗词曲赋在内的各体韵文。出版于二十年代的李维氏的《诗史》,三十年代陆侃如、冯沅君氏的《中国诗史》等,则就古代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作了详略不等的专门论述。此后各家基于不同的文学史观,运用各种方法,更多有着述。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这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原先尚未涉及的,经论定得以充实;原先尚嫌疏朴者,经补充渐趋完密,这已然为全面总述该论题的研究着作的出现,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写就的。它意在吸收、总结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择要地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以及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出现的重要人事、作品、流派和理论批评成果作出介绍。格于体例,以力求公正客观地反映论题原貌,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诗学的基本知识和情况为主。资料取用注意翔实可靠,议论裁断唯以允协为务。尽量排拒个人偏向和主观色彩,而让不当丢弃的学术识断,隐然贯穿在史实的陈述与章节条目的绾结联系之间。
骆玉明,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晓任教,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魏六朝文学。同时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着作有《中国文学史三卷本》《世说新语》等,主要译着为前野直彬的《中国文学史》等。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古代哲学、史学与文化批评。着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言说的立场》等14种。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等。
& 简明目录
卷一 中国诗歌发展史
卷二 人物传略 诗歌流派
卷三 诗学著述 诗学研究
卷四 诗体诗题诗法 诗评 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