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BZW124)结项鉴定“优秀”的最终成果。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和价值结构学说、现代性理论、文化学和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价值构成、价值结构的关系特征,以及“革命文学”价值结构的现代性,及其对当代国家价值观形成的意义。
红“革命文学”是20世纪中国主义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出发,认为红“革命文学”存在着一个四维的结构,即信仰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道德伦理价值。各个维度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并不存在着的排斥关系,更不能从审美中心主义出发否定“革命文学”的信仰价值。“革命文学”作为中国现代红革命的历史记忆,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和价值基础。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成果。
方维保: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现代“革命文学”价值结构研究》(11BZW124)(评审鉴定为“”);两次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文学类)。著有《红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情感与叙述》《消费时代的情感印象:中国当代文学与批评的文化观照》《当代文学思潮史论》《荆棘花冠:苏雪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