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出身农家,在没有身家背景的情况下孤注一掷报名投军,从此踏上了军旅之路。本书共用十一章的内容全面展示了王耀武投身军事斗争及被俘接受改造的人生历程,客观地评价了他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品史料真实确凿,文笔细腻生动,情节描述详细具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汪玉明,男,1980年,河南商丘人,中共党员。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华民国史,先后在《史学集刊》《历史教学》《湖北社会科学》《学习时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霞点课题、总部委托课题五项,主编著作作两部,参编著作五部。
车志慧,女,1982年生,山东青岛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边疆政治外交史,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在《民国档案》《甘肃社会科学》《民国研究》等C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编著作一部。
曾庆豪,男,回族,1992年生,安徽滁州人,中共党员。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学学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军官。先后在《文史天地》《东南亚研究》《人民前线》,以及中国军网等报刊媒体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
第一章 出身农家子弟 跻身黄埔精英
第二章 投身反共阵营 积极“围剿”红军
第三章 扬名淞沪战场 鏖战南京城下
第四章 战南昌守长沙 收复重镇高安
第五章 建功上高会战 荣膺最高勋章
第六章 一举收复常德 备受世人盛赞
第七章 湘西痛歼敌寇 当选中央执委
第八章 首挫莱芜战役 再失心腹爱将
第九章 折戟济南战役 乔装失败被俘
第十章 改造重获新生 残生郁郁而终
后记
《王耀武传》: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耀武听说孙中山要开办黄埔军官学校,并且要在上海招生。其族兄王哲玉劝下耀武南下投考黄埔军校。王耀武心动了。从朴素的感受而言,他这几年对中国的现象看透了,所有的事情都是武人说了算,无论足帝国主义的军队,还是北洋军阀的部队,还是革命党人的军队,总之,只有加入军队,才可以拥有纵横捭阖的机会。从个人命运而言,他看重的是学校的牌子中有“军官”二字,他寻思着,军官学校,就是当军官的学校,将来就足个长官了,地位肯定很高。想到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取黄埔军校。为实现这个梦想,他在干好工作之余,认真恶补各种知识,认真阅读报纸杂志,积极为考试做准备,并托朋友弄了一张高小毕业证书以备报名需要。1924年冬,黄埔军校开始招牛,他向老乡李丙炎借了些路费,前往广州投考。
或许是一时间投报黄埔军校的人才太多了,疏于文化知识学习的王耀武第一次吃了个闭门羹,第一批录取名单公布后,王耀武热切地去查询,被告知自己名落孙山,王耀武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他不片心失败,继续夜以继日地为第二次考试做准备。熬到了第二次考试结束,王耀武踌躇满志,但现实又给他浇了盆冷水,考官告诉他未能被录取。倔强的王耀武并不甘心,继续坚持报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批录取结果出来后,王耀武榜上有名,他如愿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批学员,成为进步青年眼中的精英人物。
等到军校开学的那天,王耀武意气风发地前去报到,走到学校门口时,他看到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他认真看了两遍,脑子里不断在思考,自己的选择到底对吗?原来自己热烈向往的黄埔军校不过如此,既不能升官又不能发财。想到这里,他内心很沮丧,但短暂的徘徊后,他转念一想,无论如何这要比在泰康公司当学徒工强得多,既然别无他路,不妨进来试试运气,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想到此,他迈步进入校门,经过简单的登记、分配后,他成为了一名黄埔军校的在校生。
军校生活单调而严格,这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且一有过学徒工经历的王耀武而言,并不算难过。一入学,他就表现得很勤奋,出操、功课都用心,在他看来,既然进来了,就要尽力混出个样子,就是再苦再累,也比当初干学徒工强多了。在军校学习期问,他严遵校训,勤奋学习,赢得了学生队总队长对他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