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作者独特的“实例法”为主线,分为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方法创新等篇,将调研写作者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相结合,详尽阐述调研写作的共性问题、“发现”的技巧、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思路和提纲、主题提炼与材料选择、调研写作的十二种方法等内容,并对怎样写好调查报告、发展战略研究、学习考察报告、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工作研究等调研写作的专题文章给出具体的方法。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字工作者的学习手册。
在本书再版之际,我对出版社提出的“结合每个文种特点增加一点理论”,并“配合(自己)已有文章,作为范例附上篇目”表示感谢和接受。于是全力以赴地把本书(以下简称《精讲》)的理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内容做了充实和丰富。
一是改错调整。发现原版《精讲》篇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篇篇名定义还可以更加准确,再版的第一篇不再称为“基础理论篇”,而是“理论创新篇”;第三篇改“具体方法篇”为“文体运用篇”,因为这章说的是几种主要文体运用;第二和第四篇既有定义需要升华的部分,还存在分类调整的变化,现将其合并一处,命名“方法创新篇”。第五篇改为“第四篇”。正文全文包括序言,我都做了一些修改和微调,还分别给各篇增补了简短导言。
二是“结合每个文种的特点增加一点理论”。原书八个主要文种,我尽力增加了调查报告、发展战略研究、学习考察报告、工作经验和工作研究的理论和实例。还将《前言》中的“五大特点”增加为“八大”;必备素质中,增加和替换了一些内容;把第二讲例文《“到老”篇》替换成《留取文章立永言》,这都因为后者是前者内容的扩展,比前者更为丰富多彩。
三是增加了“第三讲调研文章的来由、定义、作用和特点”。因为早在我的第一部作品《怎样写好调研文章》问世后,网络上就有读者批评没有专题回答调研文章的定义、特点等问题,该书修订和后读作品,我都没把这事做好,所以,这次我首先要考虑到要把这个内容补充齐全。
四是增加了第九、十和第二十六讲及其他几篇附录,这都是《精讲》问世以后的10多年间,我活到老,学到老,调研到老,继续探索的最新调研写作理论成果。作为丰富调研写作基础理论内涵的这部分,可算是我的“独门利器”。我已年近八旬,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将新的总结成果汇集出版,那可能就失去了与读者朋友们分享的机会,将会让我抱恨终身的。
从宏观层面上讲,调研写作理论研究面临着滞后和不足的现状,与调研写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面临着青黄不接甚至停滞或断裂的局面。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公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岳海翔誉我为“我国调研写作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在当代应用写作理论界独树一帜”(见拙著《调研写作能力培训速成·序》,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我以老朽之身,借此机会,向社会做出一个微弱的呐喊:期待调研写作理论研究能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最后,谨向中国文史出版社领导和编辑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陈方柱,1944年5月出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理事、研究员、公文学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所长、研究员,荆门市社科联第五界学术委员。
从事调研工作近60年,多次提出调研写作创新理论和方法,在省内外讲授调研写作100多场次;在各类报刊发表调研文章近500篇;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陈方柱调研写作学习丛书》专著六部,依次为《怎样写好调研文章》《调研写作分类精讲》《创新调研写作三十六讲》《领导干部值得一读的调研类文章写作规范与例文》《调研写作能力培训速成》《调研习作比较》。其作品多次获得业内公文类专著奖励。
第一篇 理论创新篇
第一讲 调研写作者必备素质
一、调研者要有“五心”
二、调研者要做到“四敢”
三、调研者要过好“三关”
四、调研者要搞好两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五、调研者要实行“一个否定”
六、我自己如何树立“五心”“四敢”过好“三关”
◎附一:我做调研四十年
◎附二:我做调研四十年后的“三个三”
第二讲 调研写作者要注重调研写作理论修养和理论研究
一、关于理论、调研写作理论及修养、研究的释义
二、调研写作理论修养和理论研究“两个不够”的原因
三、调研写作者注重调研写作理论修养和理论研究甚为必要和重要
四、怎样加强调研写作理论修养和理论研究
五、我的回顾和体会
◎附:留取文章立永言
第三讲 调研文章的来由、定义、作用和特点
一、调研文章的来由
二、调研文章的定义
三、调研文章的作用
四、调研文章的特点
第四讲 调研文章要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学术厚度
一、什么是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学术厚度
二、调研文章为什么要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学术厚度
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学术厚度三者在调研文章中的关系
四、怎样增强调研文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学术厚度
◎附一:谈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附二:办实事排风险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服务
◎附三:策划业:一个亟待发展的新兴产业
第五讲 调研文章要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一、什么是地方特色
二、调研文章为什么要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
三、怎样增强调研文童的地方特色、时代特色
◎附:创新三种模式做好一篇文章——荆门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做法
第六讲 调研文章要有现场感
一、什么是现场感
二、调研写作为什么一定要有现场感
三、怎样增强调研文章的现场感
◎附:以真情倾注老区 用实事促进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促进服务革命老区建设的做法
第七讲 调研文章要有形象感
一、形象、文学形象和调研文章的形象感
二、调研文章的形象感与文学形象的同异点
三、调研文章为什么也要有形象感
四,怎样增强调研文章的形象感
◎附一:实行四个转变搞好参谋服务
◎附二:论第八种观念的危害与整治
——给什么事都不干、什么错都不犯的庸官画像
……
第二篇 方法创新篇
第三篇 文体运用篇
第四篇 环境篇
附:调研写作记忆
后记
《调研写作分类精讲(新版三十一讲)》:
(二)寓理于形,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这是调研文章的又一本质特点。调研文章坚持用事实说话。怎么用事实说话呢?通常的办法就是寓理于形,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画龙点睛,制造生动鲜明的形象感。有形象感,才有感染力、表现力和震撼力。我们《荆门研究》2005年第4期编发了一篇题为《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杨集》的经验文章,它寓理于形,把建设生态家园的五条枯燥无味的做法,寓于“绿色杨集”的形象之中,使我至今不忘。这五条做法是:“一、审视镇情,把林业当经济后劲来抓;二、放活体制,把林业当商品来卖;三、示范引导,把林业当产业来办;四、政策约束,把林业当生命来看;五、服务保障,把林业当粮食来种。”其第三条做法是:“我们坚持把培植典型户与示范户带动相结合,把成片造林与基地造林相结合,利用教育引导的方式,发挥典型示范、潜移默化作用,调动全民造林积极性,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一是用林业工程造林推动。通过推进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全镇形成了排落河至南庙垭26公里长的银杏板栗长廊带,建成了以三口堰、卢棚、双峰观、铜冲、蔡家冲为主的银杏基地,花石岩、李冲、双坪、将军岭等农户庭院产业重点村。全镇人工造林面积达到6.5万亩.其中银杏1.5万亩,板栗3.5万亩。二是用典型大户拉动。我们通过采取政策、资金、技术等激励措施,着力培植典型大户,全镇既涌现出了像杨贵义、彭发金、德祥等造林面积大、经济效益可观的老典型,又有像刘学华、郑宏发等一批新造林大户,有力地推动了群众造林积极性。三是干部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村干部在推进林业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目前,全镇干部带头兴办造林示范点46处,共造林2500亩,其中100亩以上的5人,50亩以上的7人。四是农户庭院造林联动。大力实施户栽千株树,户建一座绿色银行工程,积极鼓励农户利用屋后的山坡地,调动全民植树造林积极性。目前,全镇以农户庭院为主的造林面积达1.4万亩,参与农户2328户,占总农户80%,全镇基本形成了户平6亩的庭院基地格局。”
一个绿色产业、一批绿色工程、一批绿色典型、一批绿色示范点、一批绿色庭园……情满青山,绿色无限。谁不想化为绿叶,融入其中!湖北省京山县杨集镇的绿色形象及其五条做法,如诗如画,将流传永远。
(三)寓形于理,使生动鲜明的形象服务于论证或推演道理。这是由调研文章就事论理的职能所决定的。尤其说理的调研文章,更要如此。调研文章,有人称为非文艺性散文,尤其说理的调研文章,比文艺性散文行文更缜密,含义更深邃,风格更鲜明。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作。为了论证主观主义的危害,他列出一副对子给这种入画像。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鲜明生动的形象寓于说理之中,使说理更为深刻、透彻,易于理解和接受。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等,也都是此类名作。四、怎样增强调研文章的形象感调研文章不论是哪一种,其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议论,夹叙夹议居多;描写则只用白描,少数地方用点说明;抒情属于偶尔。多种表现方法、修辞手段等,不可也不必多用,夸张和华丽词藻,属禁用之列。塑造文学形象的某些技巧,可适当用用,但一定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了。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为了增强形象感,不仅形象思维,想象、联想,浮想联翩,都是可以运用的,但一定要慎用、精用,不能适得其反,画虎不成反类犬。我的做法是8句话40个字:
胸中有形象,脑中有联想;信息装满库,特点记心上;白描点龙睛,事实莫夸张;形理若互动,外秀内刚强。
具体讲:
胸中有形象。就是说,调研写作者从调查了解情况开始,一直到写作结束,都得注重材料的真实、具体、准确无误,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要捕风捉影,空洞无物。
脑中有联想。是说调研写作者一开始搜集资料,就要边搜集边分析思考,看看这个资料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今后可排上什么用场。如同伐木工人,每砍伐一棵树木,都要想象它今后可能做个什么,是栋,还是梁?早有联想,做到胸中有数。
信息装满库,特点记心上。是说调研写作者要收集保存尽量多的信息资料,并且要特别注重资料的自身特点及其所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尤其本质特点等,并把这些特点牢记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