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挑选影响过世界的诸多名人,将他们的生平浓缩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里,呈现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不管是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还是艰难抉择的中年;不管是面对曲折命运的态度,还是走向临终时刻的怆然回首。
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段历史,阅读他们的人生,就当阅读当下的自己。品悟他们对梦想的执着,对命运的抗争,对苦难的淡然,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眷恋。
中国人强调做人、做事有始有终,却对生死一事秉持着相反的态度:对“生”欢欣雀跃,对“死”规避不谈。追溯至古代,我们会发现,文人雅客对死亡的研究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死”意味着“丧”,是件不吉利的丧气事;也因为“死”意味着终结,让人本能地感到恐惧,故而刻意回避。与之类似的想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实际上,死亡与出生、恋爱、工作、结婚一样,只是一个人生命进程中的一个过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死亡也是审视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谈论“死”是为了更好地“生”;学会平和、客观地面对死亡,才能对生命怀有敬意、保持坦然。既然死亡一事必然到来、无法避免,为何不让它来得更有意义呢?
基于上述想法,我们编撰了此书。我们精心挑选了影响过世界的、来自各行业的诸多名人,将他们的生平浓缩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里,一一呈现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不管是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还是艰难抉择的中年;不管是面对曲折命运的态度,还是走向临终时刻的怆然回首。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段历史,希望读者能够以此为鉴,以他们的经历反观自己的人生:我要如何走向生命的尽头?当临终时刻到来的时候,我能否对自己的人生评价为“值得”?
嘉伟,中学老师、作协会员,教书育人兼撰文写字,文章平实中显哲理,妙趣中见智慧,作品散见于各类期刊和媒体。
第一章 哲学
思考是思想者的本能
003 … 柏拉图:在思考中与世界诀别
005 … 亚里士多德:雅典人不能再次毁灭哲学
007 … 伊壁鸠鲁:快乐是生命的起始和终结
009 … 勒内·笛卡尔:听从理性的安排
012 … 伏尔泰:宽容我的所有对手
014 … 让-雅克·卢梭:直面不堪的内心
016 … 德尼·狄德罗:怀疑到生命最后一刻
019 … 马奎斯·孔多塞:“妄议未来”者的离奇身亡
021 … 奥古斯特·孔德:践行理想主义的一生
024 … 卡尔·马克思:让整个身体为头脑牺牲
026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死亡也是一种本能
第二章 政治
争议、压力与权力同生
031 … 马基雅维利:医治国家者无法自医
034 … 马丁·路德:从宗教变革中解脱
036 … 黎塞留:对祖国至死忠贞
038 … 路易十四:所有固执,必付出代价
040 … 本杰明·富兰克林:缔造“美国梦”
043 … 拿破仑·波拿巴:死亡不是终结
046 … 亚伯拉罕·林肯:愿灵魂回到南方
048 … 维多利亚一世:平静地告别她的时代
051 … 菲力克斯·福尔:永不为人知的死亡真相
053 … 路德维希二世:被冠有精神疾病的纯真君主
055 … 皮埃尔·赖伐尔:死亡即自由
058 … 撒切尔夫人:“铁娘子”的铁腕柔情
第三章 经济
财富是人生的微末
063 … 亚当·斯密:为后世留下财富与疑团
065 … 梅耶·罗斯柴尔德:以犹太身份为傲
068 … 安德鲁·卡内基:为慈善贡献全部心力
071 …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我要爬上山了”
074 … 卡尔·本茨:使人们不断加速地奔跑
076 … 亨利·福特:他的生意改变人类的20世纪
079 … 约翰·凯恩斯:不必为我悲伤
082 … 华特·迪士尼:让米奇替我陪在你们身边
085 … 山姆·沃尔顿:愿以所有财富交换健康的身体
088 … 史蒂夫·乔布斯:未陪伴家人是永久的遗憾
第四章 文学
现实之上的纯真与理想
093 … 阿利盖利·但丁:游走在地狱与天堂之间
095 … 威廉·莎士比亚:安眠于树下的伟大文豪
098 … 莫里哀:以地毯商的身份入土为安
101 … 歌德:写下最后一个字母“W”
104 … 司汤达:别在墓碑上添加平庸不堪的赞美
107 … 维克多·雨果:我要求为所有的灵魂祈祷
109 … 爱伦·坡:恐怖的不是鬼魅,而是人性
112 … 夏尔·波德莱尔:沉默地离去,是诗人的挽尊
115 … 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一直期盼朝朝暮暮所幻想的幸福
118 … 儒勒·凡尔纳:“科幻之父”不会离去
120 … 列夫·托尔斯泰:我要生命和信仰不再背向而立
123 … 爱弥尔·左拉:我是为了活出精彩而来
126 … 保罗·魏尔伦:像孩子一样,保持永久的纯真
128 … 洛特雷阿蒙:如谜一般的人生
131 … 莫泊桑: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做出选择
134 … 阿蒂尔·兰波:就让我来去自如
137 … 安徒生:乘船,去那个无忧无虑的国度
139 … 马塞尔·普鲁斯特:为《追忆似水年华》而生
第五章 科学
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
145 … 马可·波罗:书中所写不及见闻的一半
148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简单的事也要有人去发现
151 … 乔尔丹诺·布鲁诺: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154 … 伽利略:将目光永远望向星空
157 … 布莱斯·帕斯卡:上帝最终没有抛弃我
159 … 艾萨克·牛顿:靠“夜以继日的思考”贡献人类
162 … 路易·巴斯德:终身与细菌作战的科学家
164 …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让高额遗产发挥最大价值
167 … 托马斯·爱迪生:退休,在我进坟墓的前一天
170 … 查尔斯·达尔文:改变人类理解生命的方式
第六章 艺术
作品是最高的信仰
175 … 达·芬奇:在国王的怀里安然离世
178 … 米开朗基罗:请把我的躯体交给大地
181 … 伦勃朗·莱因:死亡亦即新生
183 … 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是上帝的和谐之声
186 … 沃尔夫冈·莫扎特:死亡之路也会充满坎坷
189 … 贝多芬:用坚定的意志谱写人生
192 … 弗雷德里克·肖邦:我的心永远属于波兰
194 … 李斯特·弗伦茨:我预感会在星期五死去
197 … 阿尔弗雷德·格雷万:蜡像馆是他最好的作品
199 … 奥古斯特·罗丹:临终为自己建造一所陈列馆
201 … 克劳德·莫奈:为自然作画的人,回归了自然
204 … 文森特·梵高:悲剧是艺术家的宿命
第七章 名流
开辟另类的巅峰
209 … 巴亚尔: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无上光荣
211 … 诺查丹玛斯:大预言家成功预测了自己的死亡
213 … 贾科莫·卡萨诺瓦:一生活在自己的自传中
216 … 鲁热·德利尔:为祖国完成忠诚的赞歌
219 … 皮埃尔·康布罗纳:“近卫军决不投降”
222 … 佛朗科斯·尤根·维多克:传奇的世界第一私人侦探
225 … 皮埃尔·拉鲁斯:与时间赛跑的词典大师
第八章 女性
相信柔韧的力量
231 … 克利奥佩特拉:“埃及艳后”于权力与爱情的抉择
234 … 圣女贞德:人们乐于相信,她仍活在世间
237 … 拉法耶特夫人:敏感多思往往是把双刃剑
240 … 蓬皮杜夫人:我要的不只是一个头衔
243 …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拿破仑一生挚爱的纯洁天使
246 … 乔治·桑:用手中的笔与传统桎梏对抗
248 … 莎拉·伯恩哈特:法国女演员的非凡人生
251 … 茜茜公主:现实的童话必然以现实结局
254 … 玛丽·居里:终生忠于科学的伟大女性
257 … 玛塔·哈丽:以飞吻面对死亡的传奇女间谍
259 … 奥黛丽·赫本:与罗伯特走完最后的人生
伏尔泰:
宽容我的所有对手
国 别:法国
生 卒 年: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
死亡原因:前列腺癌
地位影响: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该笔名取自他在法国南部故乡的一座城堡。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享有“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等盛誉。他以笔为斗争武器,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写下了《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著作,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对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影响深远。
伏尔泰是个斗争精神很强的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正值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兴起、封建专制统治日趋黑暗没落的时期。虽然属于贵族阶层,但他对统治者的腐败昏庸深恶痛绝。1715年,他因写诗讽刺当时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这是伏尔泰与封建腐朽势力的第一次斗争。
当然,这只是序曲,斗志昂扬的伏尔泰只会越挫越勇。1717年,也就是被流放后回来不久,他再次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在被关押的11个月中,伏尔泰创作了以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为蓝本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并首次使用“伏尔泰”这一笔名。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的轰动效应,为伏尔泰摘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这部作品也为伏尔泰奠定了以悲剧为主的作品基调和以笔为武器的斗争策略。
1726年,伏尔泰再次遭到贵族的污辱并遭诬告,又被送到巴士底狱关押了一年。出狱后,他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当时英国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这对伏尔泰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用心观察英国的政情人情,探寻法国革命得以借鉴的道路。三年后,在得到法国国王默许的情况下,伏尔泰结束流亡,回到祖国。他笔耕不辍,出版了大量作品宣扬英国革命和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的导火索是书信集《哲学通信》的出版,因对当权者的猛烈抨击而遭到政府严查,身为作者的伏尔泰也被法院下令逮捕。他不得不逃到朋友的乡下庄园隐居,一待就是15年。在此期间,他写出了诸如《牛顿哲学原理》《恺撒之死》等著作,并为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提供智力支持。正是他的不倦斗争与不懈努力,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埋下了伏笔。
1778年2月10日,在法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已经83岁高龄的伏尔泰终于回到了阔别29年的巴黎,伏尔泰迎来了人生发展的巅峰。但此时他已距死亡不远,身患前列腺癌的他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临终之前,伏尔泰的态度变得颇为柔和,他倾向于与自己斗争了一辈子的贵族统治阶级以及天主教势力和解。因为他非常担心被扣上“公众罪人”的罪名,自己的葬礼不能按天主教方式进行,从而不能进入天堂。为此,他先是让人请天主教士过来听自己忏悔,他指出“如果我曾经给教会带来过灾难,那我请求仁慈的天主和教会能够宽恕我的罪孽”,然后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要求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这样在他看来,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上天堂;让他下地狱,他可以从棺材的另一头悄悄溜走。可见年老的伏尔泰对教会是多么纠结的态度,他信仰上帝,却对迷信无可奈何。他说道:“我将怀着对上帝、对朋友的爱而死去。我不再怨恨我的对手,但对迷信永远深恶痛绝。”
逝世之后,伏尔泰的灵柩并没有被放入教堂墓地,而是被巴黎人民永久地摆放在先贤祠中,供世人瞻仰。而他的心脏则由德·维莱特伯爵保存,伯爵建了一个大理石墓,专门用来安葬存放伏尔泰心脏的盒子。在墓碑上,有这样两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这位启蒙斗士不必纠结是否能上天堂了,在世人心中,他早已成为一代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