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天泉山房所藏鄉賢羅振常先生撰《善本書所見錄》謄抄本,數年前得於京師。抄本凡六冊,使用薄而細潔之日本皮紙,紙捻毛裝。内容分爲經、史、子、集、總集及題跋六類,類各一冊。前五冊正文皆出於細筆謄抄,各冊前目錄及“題跋”全冊,則以墨筆楷書精寫,各卷中又有少量毛筆校改。細審細筆謄抄與墨筆校改筆跡,係出於不同人手。
罗振常(1875-1942),字子經,又字子敬,號心井、頑夫,晚號邈園。浙江上虞人。雪堂罗振玉胞弟。上虞羅氏寄淮,始自其曾祖希齋公,由佐幕而僑寓淮安,歷經四世。至清末“振”字輩出,雖身處亂世,家境貧苦,然兄弟相師,好古力學,潛心研究,“以學術之存亡爲己責”,遂能一門之内,各自樹立而聞名學林。罗雪堂天才亮識,於近世學術轉型期諸學科領域多開創之功,世人皆已熟知。子經先生則自少由雪堂親授課業,手足情深,志趣相投,自洹洛訪古,東瀛客居,至海上蟫隱,皆追隨叔兄,爲之力助。民國以後,設蟫隱廬書肆於滬瀆,居書林凡三十載,沉潛版本目錄之學,“遇有宋元精刊,名家抄校,輒摩挲竟日不去手,愛書如其性命;每心領神會,必鄭重加以題跋。於文辭之良窳,校勘之精細,版本之流傳,收藏之遞邅,皆詳爲稽考,所論斷咸曲中肯綮”①。先生鑒書售書之餘,勤於刻書印書,如影印宋世綵堂本《韓柳集》及《經進三蘇文集事略》等,有聲書林。其他刻印之書,身後由子婿周子美先生整理,彙印爲《蟫隱廬叢書》、《邈園叢書》。先生著述,有《徴聲集》、《古調堂集》、《洹洛訪古記》、《善本書所見錄》、《天一閣藏書經見錄》、《郎氏事輯》、《史可法別傳》、《暹羅載記》、《新唐書斠義》、《讀廖刻昌黎集雜識》、《老泉先生文集考異》、《經進嘉佑文集事略考異》、《經進東坡文集事略考異》、《經進欒城文集事略考異》、《大金國志校文》、《養莠篇》等。
《善本書所見錄》曾有商務印書館1958年排印本,係周子美先生所編訂。子美先生亦當代名家,其序文稱罗氏所撰書錄“抉擇雖精,而深藏不以示人,逝世後始發箧得之。余以爲先生畢生精力所萃,不可湮沒,爰編爲四卷” ②。玆以天泉山房藏本與子美先生編訂本(以下簡稱周本)比勘,差異如下:一、周本編爲經、史、子、集四部,集部載入天泉山房藏本“總集”冊《唐音集註》等七篇,而“總集”冊所收其餘七十篇、“題跋”冊所收十二篇文字,皆付闕如;二、周本已錄部分,仍遺落“史部”冊《山志》一種、“子部”冊《元刊翰墨全書》及《明刊文中子》二種,他如《孫氏金陵忠湣侯祠堂書目》等條,亦有脫漏文字;三、天泉山房藏本因係謄抄,字跡間有模糊,釋讀疑難之處,周本似也存在誤讀,可知周本之底本與天泉山房藏本同出一源;四、周本與原稿文字又稍存差異處,可知子美先生對原稿曾作校訂,如補足各條版本著錄項、部分文字修飾等。
天泉山房藏本《善本書所見錄》所收書錄,計經部七十四種、史部一百四十七種、子部一百四十五種、集部一百四十四種、總集七十七種,“題跋”冊收書十二種(其中三種與前重出),總計五百九十六種,較周本多出八十二種。所著錄以版本區分,則宋刻本七十九種、元刻本一百二十一種、明刻本二百二十種、清刻本四十七種、稿本十四種、抄本九十九種、校本七種、活字本六種、和刻本三種。近六百種善本,均經子經先生目驗,足徵其平生眼福至廣且深。書錄中有明確署年者凡五十二篇,紀年始於《順天張太史集跋》(1911),迄於《萬首唐人絶句》(1941),與羅氏經營蟫隱廬書肆三十年之史事適相符合。
子經先生逝世於1942年,證以周本序“逝世後始發箧得之”語,《善本書所見錄》謄抄本,應於先生身後由其閱書簿錄中抄出。上海圖書館近年發現羅氏未題名稿本一冊,内容係羅氏雜記平日經眼圖書,間錄信札、挽辭等。其中含書錄五十六種,書名上有打鈎或圈點記號,經核對均已入《善本書所見錄》謄抄本。羅氏所撰“蓋倣莫子偲《經眼錄》,列舉每書行欵字數、收藏印記,間作跋語,以道其心得”③。因係經眼記錄,隨年積累,故體例並不統一,詳簡亦復有別。其簡單者僅記行格,或擇要記敍數語,或過錄原書題跋外不著一字;至其心賞之書,則文字添改,不厭其詳,天頭地腳,塗乙殆遍,字跡幾難辨識。因此之故,《善本書所見錄》謄抄本尚存誤認錯寫處。謄抄本之舛誤,周本雖有補正,但魚魯亥豕,仍有校改未盡者。
此次整理標點,即以天泉山房所藏《善本書所見錄》謄抄本爲底本,並據周本參校。謄抄本原未分卷,玆遵原有分冊,分爲經、史、子、集、總集五卷,末冊“善本書題跋”十二篇,編爲“善本書所見錄補”。整理者歷年輯存及師友所輯見貽之羅氏書跋,爲《善本書所見錄》、《天一閣藏書經見錄》所未收者二十六篇,則編爲“善本書所見錄再補”。較之周本,所增書錄八十餘篇(百餘篇?),文字亦經校勘重錄,凡擬改擬補之字,闕疑之字,均遵慣例,加註符號説明。
紹興天泉山房致力於收集越中文獻,經多年搜討,所藏鄉賢著述稿鈔本及及稀見圖籍,數量已頗可觀。玆因吳格先生之邀,取所藏《善本書所見錄》謄抄本整理校勘,刊入先生所編《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第四輯,以公同好。文獻收藏,無分公私,流傳利用,責無旁貸。因於文獻整理尚屬學步,雖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猶恐舛誤,至盼同道不吝指正,以匡未逮。癸巳仲春諸暨汪柏江、方俞明識於天泉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