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部民国时期女性词集文献集成,收录初次结集或出版时间在1912—1949年之间,且作者于民国年间尚存世的所有女性作家别集、合集等,包括所有排印本、石印本、油印本、稿本、抄本等。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结集或刊印时间为序对民国闺秀集的影印,收录50余种女性词集,大部分尚未见刊于目前已有的汇刻丛书。二是在每部集子前面附有词集提要,含作者小传,包括姓名、籍贯、字号、家世、经历、词集版本等相关信息,方便读者查考。
民国,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存在了不到三十八年,但这却是近代与现代交融,现代向当代转型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亦是新与旧,传统与革新并存的时期。新文化运动一路高歌猛进,白话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的文学样式如古体诗词等创作依旧留存在历史舞台,在彼此的独立与交融中向前推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多面的民国文学。民国的女性词创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蹒跚前行。
我们常讲清词中兴,然接续这一中兴局面之后的民国词的真实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随着近年来民国热的出现,这一块文学土地被逐渐发现、开发,除了研究性著作、论文外,一批民国词集被逐渐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2016年,朱惠国、吴平主编的《民国名家词集选刊》(全十六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选录了民国名家词集89种;2017年,曹辛华主编的《民国词集丛刊》(三十二册)也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收录了249位民国词人的289部词集,可以说这两部书的出版,对民国词集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呈现出民国词的创作概貌。而于民国女性词集方面,上述两部书皆有数量不同的收录,惜皆有较大遗漏。那么,民国女性词目前的研究现状如何呢?与民国热不甚相称的是,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如吕碧城、茅于美、汤国梨、沈祖棻、徐自华等寥寥数位词人的个案研究,大部分的女性词人皆湮没无闻,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人一种错觉,民国似乎并没有多少女词人,然事实却不尽如此。通过对民国女性词集的梳理,一大批女性词人出现在我们面前,许禧身、左又宜、郭坚忍、刘鉴、张季平、姚倩、姚茝、吕碧城、杨延年、袁小韫、张祖铭、罗庄、温倩华、周演巽、何桂珍、张汝钊、温匋、王慕兰、陈翠娜、马汝邺、周韫玉、杨志温、俞玫、王韵缃、濮贤姮、孙景谢、陈乃文、郑道馥、卢葆华、范姚倚云、陈家庆、丁宁、吕景蕙、王兰馨、张祖铭、张默君、伦鸾、杨钟虞、吕凤、姚楚英、吕惠如、潘树春、杨庄、徐自华、吴庆云、汤国梨、刘蘅、王真、王德愔、何曦、施秉庄、张苏铮、叶可羲、薛念娟、茅于美、沈祖棻、陈璇珍、李久芸等等。而从民国词集的刊刻观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12年至1927年,由于政局动荡,加之改朝换代,词集总体上刊刻数量较少,1927年至1937年,是民国文学的十年黄金期,亦是女性词创作的十年黄金期,大量的词集在这一时期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风貌。当然这也跟这一时期出版业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以上海为例,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抗战全面爆发之前,亦是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学者唐小兵在《文化出版展现近代上海多元文化面相》中提到,“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北京的新书出版业,但到了20年代中后期,这些新文化出版社纷纷南下上海,与当时北平文化人士南下构成知识文化史上引人瞩目的空间大转移。上海开埠形成的商业性的文化出版业与这一波新文化潮流,共同铸造了出版业的‘黄金时代’。”1937年至1949年可视为民国女性词的衰落期,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词人天涯飘零,词集的刊刻也随即凋零。而与词集在不用时期刊刻的兴衰相适应的是,民国女性词也在不同时期有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和不同的词学风貌,从而构成民国女性词的真实创作状态和历史存在现象。惜此前大量的女性词集尚未走入研究者视野,也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这也是本书编撰的重要目的,希望通过原始材料的呈现,带来民国女性词研究的热潮,避免民国女性词书写的缺位,从而助益整个民国词史书写的客观、真实与全面。
之所以希望将这批民国女性词集通过影印出版的方式与世人见面,也是笔者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深感民国词集原始材料搜集之不易,希望给后来的女性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资料上的便利。不同于诸如唐诗宋词等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的资料查找,可以通过各类古籍网站或者通过相应的目录按图索骥,民国女性词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被关注,它们或散见于国内各大图书馆的古籍部,或存在于私人藏家手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一名研究者,不知道这些女性词集究竟存在哪里,它的体量到底有多大。2014年年初开始,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在全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通过网上关键词搜索或通过图书馆的纸质卡片搜索相关信息,同时又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的相关信息查询,经过近三个月的排摸,终于初步梳理出民国女性词集的目录,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是联系各大图书馆搜集相应的版本,或通过孔夫子旧书网直接购买,然后是鉴别的过程,比如某些集子如《阳春白雪词》,虽集名看似是一部词集,实际上是一部唱和的诗集,并无一阕词,而有些虽名为诗集,后面则附有一卷或者数卷词作,诸如此类,若非亲眼见证,容易被集名混淆、误导。所以,这一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其中要特别感谢吴平研究员,多方联系各大图书馆,也确保这一工作顺利进行。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导师朱惠国先生、同门师弟师妹和许多其他师友的帮助,因为我博士论文做的是与民国女性词集相关的研究,他们每每在资料查阅时看到相关女词人或词集的信息,会第一时间告知我,以便我掌握这些女性词人词集。即便在博士论文完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补漏工作仍在继续。所以,这一工作从2014年开始,到2019年3月才算初步告一段落,历时约五年,它既是博士论文写作的一个副产品,也是目前学界对民国女性词集的第一次系统全面梳理。当然求全是非常难的,有些词集尤其是部分在私人藏家手里的词集可能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个别词集尽管知道其所藏之地,却囿于财力等种种原因,未能一并纳入集中,也是不小的遗憾。但不管如何,譬如一座建筑,它的毛坯已经成形了,希望后来的研究者可以省略这一艰辛的过程,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不再做无谓的重复劳动。更希望他们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查漏补缺、锦上添花的工作,并进行相应的研究,以使这一工作越来越完善。
本书题目经过再三斟酌,最终定为《民国闺秀集》,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集名虽为“闺秀集”,实则主要为民国女性词集,只是有些是专门的女性词别集,有些是女词人的诗词合集,有些是女词人群体的词集合刊本如《寿香社词钞》,以上一并收入集中。个别女词人的词作若是附在男性别集之后,则单独抽离出来予以影印。二、集中收录的民国女性词集,专指初次结集或出版时间在1912年-1949年之间,且作者于民国年间尚存世的所有别集、合集等,包括所有排印本、石印本、油印本、稿本、抄本等。三、《民国闺秀集》共收录女性词集55种,并根据相关资料,为每部词集撰写词集提要,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词人词集。词集排序则以刊刻时间先后为序。四、部分女性词集作者由于卒年距今尚未满五十年,作品仍在版权保护期,我们又未能取得其后人授权出版,故作存目处理,仅附词集提要。五、笔者在查找民国女性词集的过程中发现,此期尚有较大数量的女性诗集存世,限于时间和精力,未能一一搜罗,若将来尚有余力,可以诗集为主,继续整理出版续编,为民国闺秀文学出一份力,这对于整个民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完整性有着较大的意义。
《民国闺秀集》即将付梓,由于我们的精力和学识所限,必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疏漏,希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同时,我们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民国女性词这一领域,共同为女性词的研究尽一份心力。
徐燕婷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二日
徐燕婷,浙江杭州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CSSCI来源集刊《词学》编辑,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词学、思想政治教育。
吴平,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编纂“十三经”文献集成、“二十四史”研究文献辑刊,主编《伦理学文献辑刊》《清代学术笔记丛刊》《楚辞文献集成》《历代戏曲目录丛刊》。
第一册
亭秋館詩鈔 亭秋館詞鈔 亭秋館外集 亭秋館附録 許禧身
第二册
綴芬閣詞 左又宜
游絲詞 郭堅忍
分緑窗集 劉 鑑
南湘室詩草(附詩餘) 姚倩、姚茝
第三册
椿蔭廬詩詞存 楊延年
黛吟樓遺稿 温倩華
初日樓正續稿、初日樓遺稿 羅 莊
慧明居士遺稿 周演巽
枸櫞軒詩鈔(附詩餘) 何桂珍
第四册
緑天簃詩詞集 張汝釗
歲寒堂詩集(附詩餘) 王慕蘭
晦珠館近稿 ﹝存目﹞ 馬汝鄴
晚香集 王運新、周韞玉等
緑萼軒集 楊志温
第五册
吕碧城集、《曉珠詞》二卷、《曉珠詞》四卷(附《惠如長短句》) 吕碧城
香珊瑚館詩詞 玉 幷
第六册
拈花小社遺稿 濮賢姮
秋白遺稿 孫景謝
鳴鸞集﹝存目﹞ 陳乃文
素心閣遺稿 鄭道馥
相思詞﹝存目﹞ 盧葆華
碧湘閣集﹝存目﹞ 陳家慶
閑與軒遺稿 張 錦
紉佩軒詩詞草 吕景蕙
將離集 王蘭馨
紅樹白雲山館詞草 張默君
第七册
課餘吟詩草(附詞草) 楊鍾虞
楚英詩存(附詩餘) 姚楚英
清聲閣詞四種 吕 鳳
雲峰閣主人詩稿(附詞存) 金 英
湘潭楊叔姬詩文詞 楊 莊
第八册
翠樓吟草 陳翠娜
秋心樓詩詞 徐自華
影觀詞稿﹝存目﹞ 湯國梨
壽香社詞鈔﹝存目﹞ 王德愔等
滄海歸來集 范姚倚雲
夜珠詞﹝存目﹞ 茅於美
涉江詞 沈祖棻
瘦梅館詞鈔 汪浣澐
微塵吟草 陳璇珍
玉露詞 李久芸
彝罌詞 温 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