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2011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论文,共分三个部分,包括:“经济、管理篇”、“社会篇”、“文化、艺术、新闻、教育、语言篇”。
第一部分 经济、管理篇
新型城市化下广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李三虎(广州行政学院)
国家中心城市的形成机制、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姚阳(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穗港深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林学军(暨南大学)
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研究
·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深金融服务业集群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研究
·冯国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广州市区域产业品牌培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李镔(广东金融学院)
声誉机制、契约安排与会计稳健性研究
·雷宇(广东财经大学)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补贴的政策需求与制度供给
·黄小敏(广东培正学院)
扶持政策与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于健南(华南农业大学)
政府重组型国企集团战略成长模式研究——以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朱仁宏(中山大学)
广州市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
·刘会敏(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知识产权融资担保风险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中小企业融资为视角
·宋跃晋(广东药学院)
网络创新、创业与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契合度研究
·张向阳(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第二部分 社会篇
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研究
·董建新(广东培正学院)
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新广州人融入城市模式研究
·谢建社(广州大学)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与广州城镇化水平提升和谐互动研究
·赵庆年(华南理工大学)
从市场治理到社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与启示
·杨春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个案
·段艳(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人口老龄化对广州市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刘娟(华南农业大学)
……
第三部分 文化、艺术、新闻、教育、语言篇
广州的这种产业融合较早为人们所注意,目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服务化,即制造业领域的服务性活动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不仅制造业领域原有的服务性活动(制造业的内生型服务化)大幅度增加,而且被并人制造业领域的外部服务性活动(制造业的外延型服务化)大幅度增加;二是硬件产品软件化,即制造业产品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控制、操作和应用性软件系统,以至于这些软件系统价值在产品价值构成中所占比重超过物质部分,如汽车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等产业都表现出硬件产品软件化趋势。在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方面,要特别重视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务-科技服务等向先进制造业的延伸和渗透,注意促进制造业分化产生新的服务业态,如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技术制造-研发服务外包、虚拟制造等。在这种意义上讲,应着眼于第二产业发展,大力加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流通性服务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传统第二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通过产业融合寻找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第二,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融合,推进以城带乡发展,重点是都市农业-海洋产业-生态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广州的郊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广州不仅具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原生态保护区,而且具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广州的郊区山河纵横,南边临海,自然地理、地貌十分丰富,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在世界大都市中也是首屈一指。广州作为历史名城,其名山、秀水、森林、临海等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景观,使广州郊区对珠三角乃至海内外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把都市农业、海洋产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就业潜力,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集成,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品位。
第三,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融合,促进以工促农发展,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融合发展,具体是制药-食品融合,生物-能源融合,生物-材料融合,生物-海产融合等。就城乡统筹来说,必须要落实以工促农政策。具体到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对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的延伸和渗透,必须要推动制药-食品融合、生物-能源融合、生物-材料融合、生物一海洋融合等,促进保健营养品、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等业态发展,提高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