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采用理论分析与训诂考据相结合、具体的分门别类的研究与综合性的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熹经学为点,以宋学为面,以整个中国儒家经学发展史为线,通过点、面、线三者相结合,把朱熹经学置于中国经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地研究了朱熹的《四书》学、易学、《诗经》学、《尚书》学、《礼》学、《春秋》学、《孝经》学等经学思想及其与中国经学的关系,揭示和论述了朱熹经学的特征和时代意义、朱熹的经典诠释学,以及朱熹经学在中国经学史、哲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并对朱熹经学作现代审视、反思,在指出其流弊的同时,挖掘其合理的价值。
蔡方鹿,1951提10月出生于四川眉山,1988年入伍参加铁道兵部队服役,197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点教授、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出版《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朱熹与中国文化》、《宋明理学心性论》、《儒学与中国文化》等学术专著二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四十余篇。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经与经学
第1节 关于经
第2节 关于经学
第3节 六经与孔子
第二章 儒家经典论要
第1节 儒家经典的流传演变
一、由六经到五经
二、七经
三、九经
四、十二经
五、十三经
六、四书
第2节 经书考释
一、《周易》
二、《诗经》
三、《尚书》
四、“三礼”
五、《春秋》及其“三传”
六、《论语》
七、《孝经》
八、《尔雅》
九、《孟子》
第三章 经学历史与经学派别
第1节 经学的产生与奠基
第2节 汉学及其演变
一、西汉今文经学
二、东汉古文经学
三、汉末郑玄之学
四、魏晋王肃之学
五、南北朝经学
六、隋唐经学
第3节 宋学及其流派
一、宋学的兴起
二、王安石新学
三、张载关学
四、苏氏蜀学
五、二程洛学
六、陆王心学
七、明代朱学
第4节 清代新汉学
一、清初经学
二、乾嘉学派
三、乾熹汉学流弊及汉宋之争
四、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
第四章 朱熹经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第五章 朱熹的“四书”学
第六章 朱熹的易学
第七章 朱熹的《诗经》学
第八章 朱熹的《尚书》学
第九章 朱熹的《礼》学
第十章 朱熹的《春秋》学
第十一章 朱熹的《孝经》学
第十二章\t朱熹经学的特征
第十三章\t朱熹的经典诠释学
第十四章\t朱熹经学在中国经学、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附录 朱熹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包括文集)
论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