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研究》从高层决策和远距离领导的双重视角探讨了高层领导者的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对企业的不同类型技术创新(探索式和利用式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财务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机理,并实证验证了在不同外部环境下高层领导行为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影响效应的差异。《领导者: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研究》对高层领导者的中庸思维与二元领导行为有独到阐释,并系统阐述了企业高层领导者如何发动组织变革和引导技术创新来提高组织绩效。《领导者:影响技术创新的机理研究》特点是从组织层面阐述了领导者的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更加深入的补充和扩展、创新,并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二元领导行为的概念内涵及其前因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企业数据,通过严谨的论证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
陈建勋,管理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编写著作4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纵向课题。并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总裁班、国家气象局、海关总署秦皇岛分校、中国航天三院等多个单位的特邀培训师,具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理论、培训和咨询经验。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逻辑架构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EO变革型/交易型领导行为的研究现状与缺口
2.1.1 CEO领导行为与中基层领导行为的差异性比较
2.1.2 CEO变革型/交易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冲突
2.1.3 小结:现有文献对中介作用机制与情境条件的研究尚不深入
2.2 协同式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与缺口
2.2.1 技术创新的分类依据与相关概念辨析
2.2.2 协同式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前因后果研究现状
2.2.3 小结:现有文献忽略了领导行为的研究视角
2.3 二元领导行为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2.3.1 二元领导行为的概念
2.3.2 二元领导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3章 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3.1 案例研究的设计
3.1.1 研究目的与方法
3.1.2 分析单元与调研对象的确定
3.1.3 研究过程与数据收集方法
3.2 数据分析
3.2.1 个案企业概况
3.2.2 技术创新过程中CEO的领导方式分析
3.2.3 研究发现与启示
第4章 双重视角下CEO领导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4.1 高层决策视角下CEO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4.1.1 高层决策制定过程视角下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4.1.2 高层决策执行过程视角下CEO交易型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4.2 远距离领导视角下CEO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4.2.1 领导距离与CEO远距离领导过程的特殊性
4.2.2 远距离领导视角下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4.2.3 远距离领导视角下CEO交易型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第5章 双重视角下的假设推演过程与概念模型
5.1 交易型、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5.2 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5.3 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在CEO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间的中介作用
5.4 不同环境条件下交易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5 二元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5.6 协同式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5.7 协同式技术创新在二元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间的中介作用
5.8 中庸思维对二元领导行为的影响
第6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6.1 问卷设计与预试
6.1.1 问卷设计
6.1.2 测量工具
6.1.3 探索性因子分析
6.2 大样本施测
6.2.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6.2.2 聚合性检验
6.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7章 统计分析与假设验证
7.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2 变量间整体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7.3 交易型、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检验
7.4 利用式技术创新、探索式技术创新与组织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检验
7.5 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在CE0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7.6 环境动态性与竞争性在CEO领导行为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检验
7.7 二元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7.8 协同式技术创新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检验
7.9 协同式技术创新在二元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问的中介作用检验
7.10中庸思维与二元领导行为的关系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8.1 结果讨论与研究结论
8.1.1 研究结果讨论
8.1.2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8.2.1 本文的创新之处
8.2.2 本文的理论意义
8.2.3 本文的实践启示
8.3 未来研究方向
8.3.1 研究局限
8.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