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原住民小说与非原住民小说的历史批评研究》对比解析六部具有代表性的澳大利亚小说(三部非原住民小说《树叶裙》《忆巴比伦》《神秘的河流》,三部原住民小说《潘坶嵬》《心中的明天》《卡奔塔利亚湾》),并运用批判性白人研究(Critical Whiteness Studies)理论揭示小说文本中官方历史叙事和原住民口述历史之间的张力,探讨澳大利亚身份政治问题及左翼史学家的主张对六位作家创作过程及写作风格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原住民小说与非原住民小说的历史批评研究》作者认为,六部小说通过复调式历史叙述,在白人主体和原住民主体之间构建起主体间性空间,对增强澳大利亚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和彰显澳大利亚文学的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原住民小说与非原住民小说的历史批评研究》适合从事澳大利亚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广大师生及其他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澳大利亚依然笼罩于宗主国英国的文化阴影之下,处于“文化卑微”的状态。澳大利亚文学作品中的原住民主题对探索其民族化道路,彰显地方性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涉及原住民主题的澳大利亚小说文本中,对历史的反思与重构占据了叙事的核心位置。
在澳大利亚殖民开拓时期,官方历史以构建欧洲中心主义的殖民帝国神话为目的而修撰,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白人因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而自命为殖民地的开拓者和文明的化身;原住民则被视为“低等民族”,懒惰、无知、堕落、不思进取的脸谱化形象使其在历史叙事中处于被描述的客体地位,沦为斯皮瓦克(Spivak)所说的无法发声的“底层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消解了单一文化和单一真理的观念,西方文明独霸一方的状态被打破,文化的多元性逐渐显现出来,世界范围内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在澳大利亚,原住民争取平等权益的运动对澳大利亚殖民开拓时期充斥着白人霸权和种族歧视的历史叙事提出了挑战。
澳大利亚历史学界在殖民时期的历史书写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左翼史学家主张从原住民视角出发对殖民时期的历史进行修正和重新解读,而右翼史学家则反对重新书写殖民历史,认为左翼史学家夸大了欧洲移居者与原住民的冲突,却忽略了那一时期澳大利亚社会中积极的一面。围绕殖民时期历史修撰的论战事关澳大利亚的文化历史渊源及民族一国家身份的塑造,在澳大利亚的文化界也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小说叙事成为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平台。
本书所选的六部作品将相互对抗的历史观以复调形式呈现于小说文本之中,从情节建构到叙事策略都与原住民反对代言、寻求自我表达的身份政治问题紧密相关。非原住民作家在创作与历史主题相关的作品时,既要体现原住民在民族一国家身份认同中的地位,又要避免挪用原住民文化或者试图为原住民代言。原住民作家则将口述传统融人小说叙事,用原住民与土地所保持的纽带关系全面诠释原住民身份,实现自我表达。
身份政治问题不仅促使澳大利亚作家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时改变叙事手法,也对文学批评的解读方式提出了挑战。澳大利亚境外的文学批评对有关原住民和白人关系的历史小说文本的解读仍存在许多误区,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文学研究者在解读澳大利亚的历史小说及原住民作家的作品时大多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原住民作家及学者在理论界和批评界的声音却很少受到关注。然而,后殖民主义理论站在后殖民立场上谈族际间的混杂和融合,与殖民帝国的霸权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谋,无法全面体现原住民和白人的社会权力不对等的社会现实。
本书基于两位原住民学者的理论观点,运用批判性白人研究理论解析以殖民历史及原住民身份为主题的六部小说。玛西亚·朗顿(MarciaLangton)深入地剖析了澳大利亚文化领域建构原住民身份时所表现出的主体间性,为本书作者解读六部小说提供了较为契合的文化批评语境。艾琳·莫顿一罗宾森(.EileenMoreton..Robinson)是澳大利亚批判性白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在美国批判性白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澳大利亚原住民与白人关系的角度审视及批判白人特权,为本书解析有关澳大利亚历史及原住民题材的六部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即使在澳大利亚本土,批判性白人研究在文学批评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相关著述仍比较匮乏。
第1章 绪论:历史、原住民与澳大利亚小说
1.1 澳大利亚小说与历史的对话
1.2 澳大利亚小说中的身份政治
1.3 原住民身份的界定
1.4 批判性白人研究与澳大利亚小说
1.5 研究意义及论文框架
第2章 白人主体反思的殖民历史
2.1 原住民与国家奠基神话
2.2 《树叶裙》:寻求精神救赎
2.3 《忆巴比伦》:跨越语言藩篱
2.4 《神秘的河流》:质疑奠基神话
2.5 小结
第3章 原住民主体重构的殖民历史
3.1 原住民口述传统与英语叙事
3.2 《潘坶嵬》:原住民社会的“三层真相”
3.3 《心中的明天》:原住民混血儿的身份回归
3.4 《卡奔塔利亚湾》:原住民视角的自主家园
3.5 小结
第4章 原住民身份衍生的主体间性空间
4.1 争议历史与主体性建构
4.2 原住民主体与原住民家园的相互建构
4.3 白人主体与原住民主体的相互建构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争议历史的寓言式解读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