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实践中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规范与社会、文化、经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实在观、因果性、量子纠缠与自由意志、集体意向性、非概念内容、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等问题,阐述了一种可接受的科学观;立足于日常生活转向、道德批判与个性伦理学建构三个视域,揭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意义;从大数据、虚拟现实、人类增强技术、伦理学与文明论的角度,揭示了信息文明的内在意义。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总序 科学哲学的使命——从“石里克之问”谈起
前言
第一章 规范、客观性和合理性——从历史与实践语境中看 1
第一节 曲折的理性之路——以吴以义先生的《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一书为例 2
第二节 达尔文对利他主义行为的疑问——从当代生物学哲学的视角看 12
第三节 以实践为中心的两个科学抽象理论 22
第四节 作为认知人造物的信息技术——一种技术哲学的反思 31
第二章 实在论、因果性与意识决定论批判——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 42
第一节 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 43
第二节 量子实在观 52
第三节 量子纠缠引发的哲学问题 60
第四节 量子纠缠颠覆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吗? 70
第三章 心灵、概念与语言理解——认知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81
第一节 从哲学走向多元化:当代民间心理学研究 82
第二节 对非概念内容的哲学反思 97
第三节 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与福多的整体论批评 110
第四章 科学审度与科技哲学的进路重整 122
第一节 从科学活动论到对科学的审度 123
第二节 可接受的科学:走向多元主义与新客观主义 133
第三节 科技哲学的进路重整与时代观照 146
第五章 专长哲学的理论及其应用 165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就要来了?——论哈里 柯林斯的专长规范理论 166
第二节 一种另类的行动哲学——论柯林斯的“行动树”模型 173
第三节 专家还是“砖家”?——由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引发的思考 184
第四节 证据还是文化?——由韦伯探测引力波实验引发的三场争论 195
第六章 伦理悖论、政治应对与经济转型——现代技术的三重回响 204
第一节 当代欧美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及成果 205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技术观与两种技术伦理悖论的解析 217
第三节 面对生物技术挑战的人性捍卫方案——福山的生物保守主义述评 225
第四节 分享经济的STS 探源 234
第七章 日常生活、道德批判和个性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研究 242
第一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启示——以卢卡奇、葛兰西和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为例 243
第二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批判的力量与缺陷——以赫勒的思想为例 252
第三节 唤醒、责任与无家可归——论赫勒的个性伦理学及其悖论 260
第四节 论文化认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71
第八章 大数据、伦理与信息文明——当代信息技术哲学 281
第一节 对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范式的哲学研究 282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与应对 291
第三节 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回应 304
第四节 信息文明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