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系结构和理论内容上,为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认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本次修订增强了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内容,力求完整展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使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办好继续教育”,为落实这一要求,推动高等继续教育提质增效,内涵式发展,同时也为了适应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教育领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新变化,山东财经大学在原有成人高等教育财经专业精品教材系列的基础上,重新组织编写制作了新的高等继续教育财经专业精品教材系列。
该系列教材的编写制作,在内容上紧扣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科学、系统地涵盖了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适用于经济、管理学科,尤其是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和工商管理等专业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对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形式上,注重突破传统纸媒局限,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等用微课的形式加以呈现,实现教师授课“一扫即现”,知识点讲解深入浅出,满足学生在学习传统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进行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等信息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另外,这套教材的作者都是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经验丰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在篇章安排及体例设计方面融合了国内外相应领域优秀教材的编写方法,每章开头提示“本章要点”,结束进行“本章小结”,前后呼应,并根据章节重点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对知识点加以巩固,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该系列教材在使用范围和地域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政治经济学》是高等继续教育财经专业精品系列教材之一,也是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财经类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批准号:jy201538)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教材自2000年12月出版发行后,得到国内许多高校师生的关注和厚爱,作为成人教育教材使用。这鞭策我们竭尽全力修订完善本教材。
本版教材包括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两大部分内容。与上一版相比,本版教材做的较大修改之处主要有二:一是在体系结构上,为了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本教材对社会主义部分的相关内容在体系和结构上进行了重新调整;二是为了保证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及时跟进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本教材及时更新并补充进了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本项目负责人为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亦工教授,参加新版教材修订的有张亦工、臧传琴、韩庆华。由张亦工教授统撰定稿。
尽管为了本教材的修订,编者做了较大努力,力图使新版教材质量能比前一版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仍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同仨和读者批评指正。
该教材的出版得到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我们深表谢意。
韩庆华,男,1956年3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1999年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毕业。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学校第二、三、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社会兼职: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主讲《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
第1章 导言
1.1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商品和货币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3.3 资本主义工资
3.4 资本主义再生产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的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
5.1 利润和平均利润
5.2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5.3 借贷资本和利息
5.4 资本主义地租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6.1 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6.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
7.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7.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7.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8.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8.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9.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形式
9.3 非公有制经济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10.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0.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1.2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优化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宏观调控
12.1 政府的经济职能
12.2 宏观调控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3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3.1 经济全球化
13.2 中国的对外开放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或者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都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由一种旧的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还决定着在同一社会形态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因此,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制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该社会的土层建筑。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经济基础变化了,就要求上层建筑或迟或早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突出地表现在,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展开的,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绝不能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首先要联系生产力。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要研究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源泉,分析生产关系的变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其次要联系上层建筑。因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亦即生产关系有巨大的反作用。先进的上层建筑是摧毁旧的经济基础,促使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因此,政治经济学要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即经济规律。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表现为各种经济现象。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都有其内在联系。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随着一定的经济条件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既不能改造经济规律,取消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经济规律。人们只能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人们的经济活动适应了经济规律的要求,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但是,这绝不是说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就是无能为力的。人们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经济规律为自己服务。
经济规律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第二,在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它就存在并发挥作用。第三,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动分配规律等。在一个社会形态中,总是会有各种经济规律并存并同时发挥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个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基本经济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