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文视野下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研究》从技术人文的视角,沿着科技进步与人文发展两条线,从历史发展的宏观高度系统梳理和考察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人文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归宿与方向,系统论述了“技术人文”“职业人文”“实践人文”、服务区域、开放共享等新的办学理念。这些理念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适时转向,也是不忘初心遵循教育本源的归向。研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部分普通高校向职业院校转型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是经过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壮大和蓬勃发展,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顺应了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但是,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同时,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发展转型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等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面临诸多挑战。国家在提出并持续推动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向职业院校转型等重大教育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就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近两年来,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文件,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逐渐清晰。比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刘刚,1969年生,河南信阳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科技学院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等6项。
邵帅,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主持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等厅级以上项目5项。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6项,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项。曾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新乡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刘志坚,1983年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国资处科长,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工作。2006年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2019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获教育硕士学位。发表论文3篇,参编著作1部,参加省级、厅级项目4项。
导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朝阳事业
第二节 技术与人文是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视角
第三节 核心概念诠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第一章 人文主义的滥觞
第一节 西方人文主义溯源
第二节 东方人文源流
第二章 早期大学及其办学理念
第一节 中西方“最早的大学”之争
第二节 中国早期大学及其主要特点
第三节 欧洲中世纪大学及其主要特征
第三章 人文教育的兴衰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转向
第一节 早期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第二节 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转向
第三节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基源
第四章 技术对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浸染
第一节 生产技术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技术革命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产生
第三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壮大
第五章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技术主义偏向
第一节 技术主义及其对高等教育的侵占
第二节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技术主义的主要表象
第三节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偏向原因分析
第六章 人文主义回归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矫正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
第二节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兴起
第三节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实施
第七章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归向
第一节 技术人文理念
第二节 职业人文理念
第三节 实践人文理念
第四节 服务区域理念
第五节 开放共享理念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三、道家人文主义思想
在中国哲学或者传统文化中,一向是儒道并举,即便在宗教发展历史上,也是儒释道并举,所以介绍东方人文源流,毫无疑问必须了解道家人文主义思想。
在哲学研究中,关于道家曾有过这样一个问题的讨论:“道家是自然主义的,还是人文主义的?或者说,道家哲学具不具备人文精神?①”我们无意沿着这样的道路深入讨论,但今天的学界大多已经认为道家具有人文精神或者人文关怀,“实际上包括老庄在内的整个道家学派是颇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②。甚至有人提出“对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自然人文主义思想的研究探讨是构建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必要前提”③。我们认为认识道家人文主义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天人合一”,我们的先人一向认为人的存在与社会的发展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中华学术可综括为天人之学。……‘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有两大支柱,即儒和道。理论地说,儒道两家各能自成一套‘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④所以“天人合一”既是儒学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也是道家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道家尤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与社会、自然视为一个整体,这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的共同认识,其中尤以道家最具代表性”①。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人与地、天、道、自然是相互依赖的,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尽管说人、地、天、道、自然各有特性与规律,但最终是一个整体。“道家发天道,明自然,发展文化的思路是由天之人,即以自然之理作为文化体系的基础,使社会机制等人文建设不违背天道自然。”③道家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也认为圣人必须法天地,只有效仿天地才能统治天下:“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④圣人也必须遵循天地规律,与天地相统一。
第二,关注生命。道家从哲学的高度对生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道德经》开篇就关注和揭示生命的本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⑤“道”是生命之本、生命之源,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本和存在的根据所在。进一步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⑥。深刻地说明了“道”化生万物的思想。又言“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⑦。进一步论述了“道”是生命的本质,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根据。“道”创生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德”哺育了万物,使万物成长培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养息延续。因为对现实生存的忧患和困惑,道家特别重视守护人的生存价值,并给予了合乎于“道”的价值判断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