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对近年来征集的老红军战士口述史料加以系统整理,编辑出版《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红军长征回忆录精选》收录的史料,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的回忆,其中不少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回忆。这些史料既是亲历者、当事人亲身经历的真实历史,也生动反映了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历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生动鲜活、可读性较强的党史读本。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高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厚的“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转变
1934年lO月至1936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红军主力通过长征,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突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战胜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进入准备全国抗日战争的前进阵地。长征使中国共产党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毛泽东高度评价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935年12月27日,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强调,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毛泽东认为,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发掘长征资源、发扬长征精神、传承长征基因。2016年9月23日,他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2016年10月21日,他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2019年5月20日,他在江西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强调:“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再出发!”
党的领导人对长征的论述告诉我们: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雄厚的“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可以从中汲取丰厚的历史智慧,可以从中感悟深刻的政治智慧。长征永远在路上,传承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研究长征永远在路上。
一、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展望未来,实现历史性伟大转变
(一)长征使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一系列重大问题而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共产国际一个支部,长期接受共产国际指导。遵义会议前党的主要领导人先后有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王明、博古等,一直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陈独秀犯过右倾错误,瞿秋白犯过“左”倾错误;向忠发凭着“工人”出身登上高位,既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水平,也缺乏必要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领导能力;王明、博古唯共产国际之命是从,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犯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错误。遵义会议在脱离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通过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选择领导核心,形成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为中国革命顺利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征中逐步形成,这是党在长征中的历史性选择。从此,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夺取了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也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
(二)长征使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少数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
长征中,红军经过苗族、彝族、藏族、羌族、回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冕宁到大渡河必经的大凉山地区,聚居着尚处在奴隶社会发展阶段的彝族。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向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表示:此次红军只是借路北上,并不停留,愿与小叶丹拜盟,待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后,帮助彝族人民解除一切压迫,建设美好家园。然后,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结为兄弟。红军部队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彝海结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巨大威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时,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各兄弟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尊重、团结、教育、帮助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红军长征在甘孜期间,朱德总司令与格达活佛多次促膝谈心,成为知心朋友,红军得到格达活佛的大力帮助。红军长征经过四川阿坝地区时,充分尊重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帮助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政权,得到少数民族群众大力支持,他们纷纷为红军筹集粮草,充当向导、翻译,参军参战。中国共产党长征中的少数民族工作,经受了长征实践的检验,取得丰硕成果,为后来的少数民族工作提供了丰富经验。
(三)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将政治影响扩大到全中国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指战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回旋乌蒙山,爬雪山,过草地,这些神话般的史实,使共产党和红军备受革命青年的推崇,反映长征的书籍成为进步青年的革命教科书。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正是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大批进步青年冒着政治风险,不怕山高路远,从天南海北来到陕甘宁边区和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投身革命。长征的巨大影响,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将政治影响扩大到全世界
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结束长征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对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以及许多红军将士的访谈和实地观察,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向全世界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长征,产生重大影响,一时间风靡全球。长征既感动着中国,也感动着世界,使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新的认识。美国总统罗斯福多次阅读《西行漫记》,在其执政期间对中国共产党采取友好态度。许多国际人士通过长征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他们历尽艰辛,支援中国革命。加拿大人白求恩、美国人马海德、印度人柯棣华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美国人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是一首伟大的人间英雄史诗”,“在本世纪的历史上,还没有一次事件能够这样打动全世界的心,这样深刻地影响世界的未来”。
总之,长征以“左”倾教条主义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遭到重大挫折、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处于危难之中为开端,以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实现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而结束。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永远激励着中国,长征永远影响着世界,长征永远在路上!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薛庆超
序言:长征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转变
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党的历史教训(节录)
3.教条主义使革命受到严重损失
4.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整风笔记片段
5.回顾长征
6.从长征到三大主力会师
7.答红二方面军战史编者问
8.漫漫长征路
9.忆长征
10.我所知道的长征前的准备工作
11.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2.红六军团的西征
13.告别老家——中央革命根据地
14.突破敌人第一、二、三道封锁线
15.中央红军血战湘江
16.浴血湘江
17.冲破天险乌江
18.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遵义会议
19.再占遵义城痛歼中央军
20.王稼祥谈遵义会议
21.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回忆遵义会议的前前后后
22.扎西整编与四渡赤水
23.娄山关前后
24.夺取天险娄山关
25.通过大凉山
26.强渡大渡河
27.夜渡金沙
28.中央红军长征战斗在四川的回忆
29.红四方面军的英勇长征
30.经受政治挫折的考验
31.难忘的川康少数民族
32.忆红军过雪山草地
33.第三次过草地
34.难忘的草地征程
35.两次翻越夹金山
36.风雪长征路
37.一次不寻常的筹粮
38.红军长征中的卫生工作
39.长征路上筹给养
40.包座之战
41.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关于红二十五军长征背景的回忆
42.配合红军主力北上,先期到达陕北
43.随红二、六军团长征
44.突破腊子口与啥达铺整编
45.革命大本营要放在西北
46.奠基礼
47.红日照陕甘
48.欢迎党中央、中央红军到陕北
49.巩固西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
50.尝过分离苦更觉会师甜
51.红军团结胜利的篇章——忆懋功会师
52.我在西北经历的三次红军大会师
53.西路军的悲壮历程
54.长征记事
55.难忘的三百六十九天
56.我在长征途中参加的七次战斗
57.难忘的征程
后记
2·党的历史教训(节录)
周恩来
毛主席说: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路线错误,王明倒台了。这是简单的总结的话。事实经过是:在长征中,毛主席先取得王稼祥、洛甫的支持。那时在中央局工作的主要成员经过不断斗争,在遵义会议前夜,就排除了李德,不让李德指挥作战。这样就开好了遵义会议。中央的很多同志都站在毛主席方面。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伟大转折点。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取得了领导地位,真正取得了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一传达,就得到全党全军的欢呼。
中央红军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从于都出发,出发时八万多人,号称十万人,辗转三个月到达了遵义地区。三个月中间,坛坛罐罐都带着,连机器都抬着,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哪有那种大转移呢?那是大搬家。当然那些东西都纷纷丢掉了,大概没有出江西,机器就丢掉了。经过广东、江西,然后又转到湖南。在湖南多次转移,然后才进到贵州。在进入贵州前后,就争论起来了,开始酝酿召集政治局会议了。从黎平往西北,经过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论更烈。在争论过程中间,毛主席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首先是得到王稼祥同志的支持,还有其他中央同志。当时林彪并不是积极的,是同别人说牢骚话的。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作了讲话,扭转了航向。
遵义会议的主旨是纠正军事路线错误,因为当时是在惊涛骇浪中作战,军事路线最紧迫。长征是辗转战斗,蒋介石以大军围追我们,截击我们,侧击我们。我们在广西那个地方受了很大的损失。白崇禧用很厉害的办法对付我们,他把我们走的路上的老百姓都赶掉,甚至把房子烧掉,使我们没有法子得到粮食和住房。他在背后截击我们,我们一个师被截断了,得不到消息,牺牲了。经过多次挫折,到了遵义只有三万多人。这么大的损失!这个严重的错误是血的教训。毛主席取得领导地位,是水到渠成。事实证明,在干军万马中毛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
毛主席的办法是采取逐步的改正,先从军事路线解决,批判了反五次“围剿”以来的作战的错误:开始是冒险主义,然后是保守主义,最后是逃跑主义。这样就容易说服人。其他问题暂时不争论。比如“左”倾的土地政策和经济政策,“肃反”扩大化,攻打大城市。那些都不说,先解决军事路线,这就容易通,很多人一下子就接受了。如果当时说整个都是路线问题,有很多人暂时会要保留,反而阻碍党的前进。这是毛主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解决矛盾首先解决主要的矛盾,其次的放后一点嘛。
实际上次要矛盾跟着解决了,组织路线也是勉强解决了。当时博古再继续领导是困难的,再领导没有人服了。本来理所当然归毛主席领导,没有问题。洛甫那个时候提出要变换领导,他说博古不行。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把我找去说,洛甫现在要变换领导。我们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毛主席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人总要帮嘛。说服了大家,当时就让洛甫做了。撤销博古的那个声明也没有用“总书记”。那个时候名称也不是那么固定的,不那么严格的,这个“总”字好像没有加上,反正他是书记就是了,因为其他的人做常委嘛。那个时候没有书记处。
毛主席总是采取这样的办法来教育人,使大家逐步地觉悟起来。所以,组织路线并没有完全解决。但是,这样比较自然,便于集中力量取得胜利,减少阻力。至于政治路线,暂时不提。
遵义会议开了以后,要继续前进。这个时候争论又起来了,打仗如何打法也引起了争论。那个时候困难哕,八万人剩下三万多人。每一个部队里都减员,伤员病号都不少,的确有困难。在那种关头,只有坚定不移地跟毛主席走。这时问题就出来了,一个比较小的问题,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毛主席才说,既然如此,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还是成立一个几人的小组。由毛主席、王稼祥和我,三人小组指挥作战。从那个时候一直到渡金沙江,从一月、二月出发,到了五月,这是相当艰难困苦的一个时期。走“之”字路,四渡赤水河。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