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的人生之路,起伏跌宕,但他始终秉持“爱国为民”的理想信念。青年时期,他没有因为家庭成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灰心丧气,而是始终相信“党的事业总是奔腾向前、不可阻挡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没有留恋国外的优越条件,婉言谢绝导师的挽留,回国服务;90年代,他坚持“小医院做大事业”,团结和带领大家一道,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2003年的抗击非典战斗中,他对国外一小撮势力“妖魔化”中国的行径愤慨不已,主动利用可能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向国外同行、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祖国的声誉,为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的疫情发挥了正面作用。
写给小读者的话
父母都去上班了,十一岁的少年拿着家里最大的一把布伞,快步上楼。到了三楼,他推开窗子,慢慢撑开伞,犹豫了一会儿,低头一看,楼下是一片草地。草地上的草很厚实,绿色有点晃他的眼。他的心怦怦跳着,他又抬眼看了看头顶撑开的伞。他已经决定要冒一次险。他太想像空中的鸟儿一样飞翔了。他没有翅膀,也没有武艺,但他有这把大伞。他确信,如果撑着伞跃下,就犹如有了降落伞,他将像蒲公英的种子那般在风中飘摇下落,而后安全地落地。
整个过程快得没给他丝毫反应的时间,但楼下厚实的草皮救了他一命,幸好不是头部着地。少年躺在草地上,脑袋里一片空白,他无法思考,亦无法动弹。时空凝滞,时间仿佛从他的生命中逃遁。
少年在草地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从撞击的疼痛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试着动了动身子,举举手,抬抬腿,全身上下都能动。他吁了口气,慢慢从草地上爬起来,走了几步。腰部很不舒服,但还可以忍受,除此之外,他没发现自己和从前有什么不同。
父母还没回来,他慢慢往屋里走,方才的一切,恍若一梦。这事,他没敢告诉家里的大人。
这是他第二次近距离面对死神。十年前,他在不满周岁时,也曾遭遇危险,但那是被动遇险而后死里逃生;而这一次,他出于少年的鲁莽,主动接近死神并再一次逃脱。他肯定不会想到,五十五年之后,他将再一次主动近距离面对死神,并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撑起一方蓝天,庇护千千万万的同胞,抵挡死神的凶狠进逼。
这位少年就是钟南山。
李秋沅,本名李靖,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
员。已出版长篇小说《木棉·流年》《谜境·青鸟》《天青》及作品集《茗香》等十五部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年度“桂冠童书”、上海好童书奖等奖项,作品曾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写给小读者的话 1
钟家的男孩 1
战争的阴霾 5
父母的教导 11
做诚实的人 15
岭南一顽童 19
母亲的承诺 25
父亲的选择 29
医学的启蒙 31
人生的选择 37
破全国纪录 43
甜蜜与等待 51
医者的志向 55
你今年几岁 59
受挫与发奋 63
辉煌第一步 69
艰辛的旅途 75
第一次亮相 81
研究出成果 89
向权威挑战 95
攀登新高峰 101
团队领头人 109
院士的诞生 115
“非典”忽来袭 121
勇气与担当 127
以事实为据 133
送到我这里 137
说,还是不说 145
历史不会忘 151
服务于社会 155
上下而求索 161
少年与院士 167
国士的担当 171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
钟家的男孩
钟南山——这是一个美好的、蕴含着祝福与期盼的名字。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日,在南京中央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钟世藩从护士手中接过初生的婴儿。婴儿闭着眼,攥紧拳头,用尽全身力气啼哭着,哭声响亮。钟世藩笑了。这是钟家的孩子,他和廖月琴的头生子。这年,钟世藩三十五岁,廖月琴二十五岁。
钟世藩一九。一年出生于厦门,父母去世得早,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跟着叔叔在厦门读书。因为没有父母照顾,钟世藩从小便坚强自立。他发奋苦读,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一九二四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仅招收四十名新生。经过几年寒窗苦读,一九三○年钟世藩顺利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届的四十名医学院学生,只有八名顺利毕业,钟世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身世坎坷的钟世藩,如一颗落在岩石上的种子,在逆境之中倔强生长,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儿科医生。
钟世藩父母早亡,童年不幸,而他美丽温婉的妻子廖月琴,则自幼备受父母呵护,童年生活幸福而美好。廖月琴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颇有名望的廖氏家族。廖家家道殷实,家风良好,子弟知书达理,在岛上颇受尊重。林语堂之妻廖翠凤,亦出自廖氏家族。廖月琴是家中的二女儿,她还有姐姐廖素琴和弟弟廖永廉,她的童年时代是在廖家老宅度过的,后来又搬进了离老宅不远的、由父亲亲自设计建造的廖家小楼里。她和家人就在廖家小楼里生活,读书、弹琴、嬉戏……日子平安而喜乐。少女时代,廖月琴在鼓浪屿毓德女中就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厦门女子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年的鼓浪屿毓德女中,是厦漳地区教育水准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女校。毓德女中以培养德智体群四育并臻的巾帼完人为教育目标,以拓宽女生视野胸襟,培养女生拥有服务社会、博爱奉献之精神为己任。从毓德女中毕业的廖月琴,并不像从前养在深闺的女子那般小气促狭,而是拥有大气魄,多才多艺。她精通英文,运动、演说、音乐等各方面的才能都很出众。中学毕业后,廖月琴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高级护理专业。一九三四年,廖月琴与钟世藩成婚,随夫北上南京,离开了她父亲盖的廖家小楼。
钟世藩给他和廖月琴的头生子起名为“钟南山”。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医院就在南京钟山的南面,以“南山”为名,既契合了孩子的出生之地,又蕴含了诸多美意。古人曾留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的名句。以“山”为名,蕴含着仁与寿的祝福,而山之巍巍、山之刚毅、山之沉稳、山之胸襟广阔、山之志向远大,亦契合钟世藩心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品格与风貌。钟世藩希望这个叫“南山”的孩子,如山般健硕强壮,如山般刚毅难以摧毁,如山般遇风雨而傲立,如山般拥有广博而仁厚的胸怀和远大志向。
战争的阴霾
战争的阴霾逼近,血雨腥风裹挟着苦难与死亡,狞笑着为中华大地拉开阴冷的序幕。
这个叫“南山”的孩子,出生于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危急时刻,必定会遭遇诸多命运的考验。而他稚嫩的生命,真的会如巍然屹立的山,扛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吗?命运正等待着他交出答卷。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占北平、天津,进逼上海。从此,日军开始了对南京长达四个月的轰炸,直至南京沦陷,遭遇屠城浩劫。八月十三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衅,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上海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五日,南京的空袭警报声响了起来,轰炸机轰隆隆地盘旋在南京上空,这是日军在轰炸完上海后,首次空袭南京。
尚不足周岁的婴儿钟南山,竟被命运之手毫不留情地推入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与遭遇轰炸的惊恐险境之中。在日军的一次轰炸中,钟家所住的房屋被炸毁,而婴儿钟南山还在屋里,外婆与母亲惊恐万分地将他从废墟中救出来。他满脸是灰,在瓦砾下憋得脸色发黑,半天都不会哭。倘若外婆与母亲的搭救再迟一刻,钟南山的性命也许就会不保。这是不足周岁的他,第一次面对死神而侥幸逃脱。
此时,从前线退下来的中国军队也大批拥入南京,南京城内一片混乱。天气渐渐凉了,冬日渐近,南京局势紧张。为了躲避战火,南京中央医院西迁至贵阳。钟世藩带着全家老小,长途跋涉,跟随南京中央医院往西迁移避难,一路风餐露宿,饱经疲乏与辛劳。一路上,衣衫褴褛、一脸迷茫的难民随处可见,流浪者和乞丐伸着枯干的手,无望又无助地向路过的人乞讨。战火就在家园燃起,中国百姓的困顿显而易见,缺衣少食、忍饥挨饿是常态,即便是原本手头宽裕的人家,经过了战火的洗劫,也都变得一贫如洗。
一九三七年冬,钟家在贵阳安顿下来。后来,钟家又添了个可爱的女儿,钟南山多了个妹妹。钟世藩也借出生地的地名“黔”,给这个女儿起名为钟黔君。钟南山和妹妹在贵阳慢慢长大了。白天他上幼儿园,晚上则与家人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母亲乐于陪他和妹妹玩,常给他们讲故事。一九四二年,钟南山在贵阳上了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