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如常运转,但一桩事实不时刺痛人心:种族歧视和奴隶制仍然在美国大行其道。黑人奴隶们被迫从事高强度的非人劳动,他们的血汗被无情压榨,被视作机器甚至动物。好在有一场名为“地下航线”的废奴运动,旨在帮助黑人奴隶逃出暗无天日的血汗工厂,脱离南方蓄奴四州的控制,甚至声称撼动整个国家的奴隶制!而美国司法部秘密特工维克多的职责,就是追踪这些逃跑的奴隶,并探查地下航线的人员与行动。他这次的任务,是追捕一名由地下航线护送出逃的黑人奴隶“寒鸦”。随着维克多调查的深入,种种异常之处表明这件案子并不简单。在成功追踪到被救出的“寒鸦”之后,维克多意外发现,眼前这个饱受摧残的年轻男子并不是一名奴隶,而且他竟然替地下航线偷到了用以扳倒奴隶制的证据——美国政府和蓄奴四州企业之间秘密勾当的资料!但这场看似天衣无缝的局,却因为“寒鸦”的意外身亡,一时间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史诗级的悬疑小说,切中美国自由民主政体之下的隐痛
当今美国因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当街跪压致死事件而爆发的种族运动狂潮,以及黑人种族要求人权的#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呼声持续,无不暴露出美国从建国以前就一直存在的问题——种族主义。黑人平权之路仍旧道阻且长。《地下航线》就虚构了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当今美国仍然存在奴隶制,人民的生活建立在对黑人奴隶的血腥压榨之上,塑造出一个“我们不愿相信的,更真实的美国”。
※比《使女的故事》更现实,比《为奴十二载》更黑暗
《地下航线》兼顾了类型文学和严肃文学的特性,将紧凑的情节节奏和对社会、种族问题的思辩加以结合,同时还将反乌托邦、悬疑等元素融入其中。悬疑故事的架构,硬派的故事风格使本书具有好莱坞大片式的。同时本书还极有野心地将美国的政治、历史、社会议题摆上台面加以剖析,虚构出了一个依旧处于奴隶制影响下的当代美国。
※用架空式小说的写法,映射美国从古至今的顽疾
“地下航线”这一运动的名称,化用19世纪美国的“地下铁路”运动:指美国南北战争前奴隶制盛行时期,废奴主义者把黑奴秘密解救并送往当时的美国自由州、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以至海外的秘密网络。本书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地下铁路”化用为现今的“地下航线”,将当代奴隶制对黑人种族的歧视与压榨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根据《潜逃法》的规定,在美国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奴隶制区还是自由区,服劳役期间的逃亡奴隶会遭到追捕并被遣送回原地。所有的执法机构都有义务执行这些措施(事实上,是“所有的良好公民”都有这个义务),但实际上,这是属于美国执法官署的工作。
这项法案首次通过是在 1793 年,那时用的是不同于现在的□早的名称,然后它又被不断修改更新:在 1850 年得以加强,1861 年再次得到补充,此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和调整。1875年,国会□终废除了奴隶制度,用不断上涨的费用安抚了那些支持蓄奴的力量。1935 年,罗斯福总统提出为种植园建立一个“全面的规章制度”(并规定劳工办负责执行此条例),他颁布了一项“全面豁免法案”为南方的议员争取权利,保护执法人员,使得他们不会受到北方狂热分子的侵害。
针锋相对——协商调解——妥协让步。这就是同盟□终得以生存的方式。
不过人们仍然在寻找逃脱全面豁免法案压榨的办法。地方警长把案件调查都像堆沙袋似的堆放在一起;州立法机关出台苍白无力的个人自由法,不管□高法庭已经多次将草案以“违宪”为名打回。每年都有很多“良好公民”被送进监狱,因为这些人拒绝与猎奴者同流合污。自 1970 年以来,根据摩尔修正案,美国黑人执法人员被允许可以为自己提出不参与此类行动的辩护。
因此,美国执法机构亟需寻求其他手段来保证执法顺畅。
那就是我为什么会存在。我就是所谓的“其他手段”。一个无名无姓的、随时待命于一个秘密组织的准雇员,活跃于不同的城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受到马里兰办公室电话的时时监控。布里奇负责根据案件指派任务给我,但具体怎么做将由我自己决定。我步步为营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并且一旦完成了我的工作,我的过去就会被抹去。我只留在自由的北方,还能用平等交换,协商调解,相互妥协的方式来行事。
通完电话,我的情绪十分低落。这是我在和布里奇通完话后经常会产生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一直在我的胃里翻腾,几乎要冲到咽喉才会停止。一些实实在在的记忆不断向我袭来。一如既往地,我掐灭了烟蒂,从阳台上的黑暗望向停车场那更深更宽的黑暗,感觉自己本身就是虚无的。
但我却是真实存在的,那个任务也是真实存在的。此时,有一个孤独的出逃者正躲藏在这个城市的某处,他惊惶不安、筋疲力尽,在自由世界的景象和光芒中惊慌失措,而我,将要找到他并把他带回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