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油研究》以宁夏特色农产品胡麻油为研究对象,以胡麻油原料、加工、贮藏等主要技术环节对胡麻油脂肪酸、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主要食用油品差异开展了相关研究分析。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们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依据不同原料管理贮藏时间、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存放条件、不同生产商家、不同贮藏时间等可能影响胡麻油品质的因素,从感观及理化性状、特征指标、安全指标方面入手,研究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胡麻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色谱方法。监测研究了不同贮藏措施、贮藏时间、加热时间、温度、加热方式等条件下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
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6个月内避光密闭保存、低温短时烹饪品质最好;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与贮藏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均呈负相关。研究找出了宁夏特色农产品胡麻油在相对密度、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相对密度等方面与现行食用植物油标准不符的主要原因,确定出宁夏特色农产品胡麻油油品主要质量度量参数。同时,开展了大果榛子、文冠果、长柄扁桃等部分木本植物油主要品质及其与胡麻油之间的主要差异对比,为深入开发、加工贮藏、研究分析和评价界定胡麻油品质提供技术借鉴。
《胡麻油研究》是长期参与宁夏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发、监测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专著。
同时,《胡麻油研究》也是作者与同事、国内外同行们多年深耕于检测技术领域所获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多个团队集体劳动的结晶。
中国利用油脂植物的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豆类植物、半坡遗址中发现过菜籽等看出,油料植物在中国历史与现代国民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胡麻(Flax或Linseed)也称亚麻(植物学名为Linumusitatissimum,L.),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种多达百余种,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在中国,由于花生、油菜、芝麻、胡麻、向日葵的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而习惯上将其统称为五大油料作物,是中国主要的食用油源(章胜勇,2005)。胡麻主要产区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四省(区),产量也最高,宁夏、吉林、河北、陕西、青海次之,西南地区的西藏、云南、贵州等地也有零星种植。胡麻的种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很悠久的历史,它属于亚麻的一种,也叫中茎亚麻,又称油纤兼用亚麻。由于胡麻籽油具有良好的食用性和工业性,故长期以来胡麻一直被视为难得的食用油原料。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统计,自1978年至2017年近40年来,中国油料作物总产量由1978年的521.8万t.增加到2017年的3475.2万t,增加了6.66倍,以20世纪80-90年代增加的最为明显。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从2007年的7.4kg/年增长到2016年的10.6kg/年,十年增长了44.3%。根据《宁夏统计年鉴(2017)》统计,2016年宁夏油料作物总产量146533t,其中胡麻籽总产量65019t,占总油料作物产量的44.37%.在整个油料作物中占有绝对比例,其中以固原市最高,达40021t,占当年全区胡麻籽总产量的61.55%。胡麻一般都种植在高寒、干旱区,避免了各种污染,是难得的绿色小杂粮之一,是宁夏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必备的家用常用食用油之一。
胡麻油营养丰富,气味香浓,其性甘凉。胡麻油不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佳品,也是一味家用良药。胡麻油属典型的干性油,是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胡麻油碘价高,可达70%-200%,较易吸收空气中氧气而迅速干燥,是一种较理想的干性油,可以广泛地用于高级油漆、高级印刷油墨(印刷钞票、画报)、颜料、人造橡胶、肥皂等的原料,在造纸、制革、机械等工业也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巨大,产品供不应求。胡麻种子含油率一般为36.0%-48.0%.胡麻油具有天然芳香味,是西北、华北一带主要的食用油。它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和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体内可直接转化成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这些物质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是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并具有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力、强身健脑,降血脂、防止心血管疾病、抵制疾病基因等重要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高血脂、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的防治;作为保健品还可用于减肥、儿童发育、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其在人体内可自动合成EPA、DHA,避免了氧化,保证了品质。正由于EPA和DHA这两种多烯脂肪酸在深海鱼的脂肪里含量很高,人们习惯将其称为“鱼油”。鱼油作为降血脂、降血压、健脑的保健佳品,现在被人们广泛接受。近年来已有许多厂家对胡麻油的保健功能进行开发利用研究。
胡麻油有如此多的保健功能,但在我们多年的检测结果中,经常会发现在相对密度、酸价(以KOH计)、碘值、过氧化值等质量参数中都存在有超标或低于标准的现象,这就意味着这些产品在区外市场很难占有一席之地,更不用说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外汇了,严重影响到胡麻的规模化种植和增收。
为推进我国“食品行动计划”,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形势,针对宁夏特色农产品胡麻油与现行食用植物油标准在相对密度、碘值、酸价、过氧化值等方面存在不符现象,以宁夏盛产的胡麻油为供试材料,对不同原料管理贮藏时间、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存放条件、不同生产商家、不同贮藏时间等可能影响胡麻油品质的因素,为胡麻油充分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本研究成果是对宁夏特色农产品胡麻油质量研究的极大丰富和补充,对症下药地提出几类关键技术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将填补宁夏胡麻油地方标准的空白。胡麻耐干旱能力较强,是发展抗旱节水农业的优势作物。胡麻根系发达,人土深、叶片较小,叶面着生蜡质,蒸腾系数较低,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点。在旱作农业区,它能够抗旱避旱,提高水分利用率;在灌区中低产田上能够达到节水省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化肥土壤残留的目的。通过研究成果的配套应用,对指导胡麻油商品的规范性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以提高胡麻油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宁夏特色小杂粮胡麻产业的开发、消费安全的保障,推动胡麻油的出口创汇,为胡麻油产地农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贡献,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牛艳,女,硕士,1980年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获宁夏农林科学院首届青年科技骨干称号。先后主持农业农村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各类项目9项,参与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部,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登记成果5项。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选拔为援束埔寨高级农业专家顾问赴柬埔寨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与规划等援助工作。
第一章 中国油料及胡麻油供给现状与问题对策
第一节 食用植物油利用历史与供给现状
第二节 胡麻资源利用历史及供给现状
第三节 胡麻和胡麻油产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胡麻油主要理化及品质特征与食用价值
第一节 常见植物油主要食用价值与特点
第二节 常见植物油脂及胡麻油主要理化特征
第三节 胡麻油主要品质特征及食用价值
第三章 胡麻油加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第一节 亚麻籽机械压榨制油法
第二节 亚麻籽有机溶剂萃取浸出制油法
第三节 亚麻籽其他制油法
第四节 胡麻油主要安全指标检测与控制技术
第五节 油脂质量检测与识别技术
第四章 常见植物及胡麻油脂肪酸组成功能及测试分析
第一节 植物油脂脂肪酸种类
第二节 胡麻油脂肪酸组成及测定方法
第三节 胡麻油与常用几类植物油脂肪酸组成及食用价值对比分析
第四节 不同压榨方式对胡麻油主要脂肪酸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加热温度对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第六节 胡麻油脂肪酸主要功能
第七节 食用植物油脂肪酸适宜比例组成与饮食健康
第五章 胡麻油品质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不同原料质量对胡麻油品质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原料贮藏时间对胡麻油相关品质的影响
第三节 胡麻油不同贮藏时间对油品相关品质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贮藏条件对胡麻油脂肪酸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贮藏条件对胡麻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第六节 不同加工工艺对胡麻油品质的影响
第七节 不同加工工艺对胡麻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第六章 胡麻油与榛子等主要木本油料植物资源营养价值分析研究
第一节 胡麻油与大果榛子等主要木本油料植物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
第二节 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大果榛子的主要价值及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鲜食榛子与成熟榛子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第四节 农家肥施用对榛子主要营养指标的影响
第七章 胡麻油研究评价与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