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全面跟踪国内外保障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系统总结了在装备设计过程中应用保障性分析技术的经验,以装备设计的系统工程过程为主线,选取目前工程上常用的保障性分析技术,重点阐述各分析技术的应用流程。全书共11章,内容涉及保障性分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及保障性分析流程、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DMEA)、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确定分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O&MTA)、修理级别分析(LORA)、保障资源设计要求分析、保障费用分析(LscA)、可用性分析和保障性评估。在编写过程中,结合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大量案例解析复杂的理论,增强了该书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装备保障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保障性分析的参考书。
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保障系统才能确保装备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要想做到二者匹配,在装备研制阶段就必须考虑装备保障问题,同步研制装备及其保障系统,使装备保障既能影响装备设计,又能根据装备设计提出正确的保障资源设计要求。保障性分析正是将装备的任务要求根据装备的设计特性转换为装备保障要求的有效分析方法,是联系装备设计与保障系统设计的桥梁和纽带,是装备设计系统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在装备设计过程中开展保障性分析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具备条件的装备设计单位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具有保障性分析技能的人才数量与涌现出的庞大的工程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各类装备设计单位后备人员在开展装备保障性分析工作中的理论水平、规范性和熟练程度,迫切需要对即将从事型号设计工作的工程系统工程类学生开设一门保障性分析技术课程,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能够受到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加强其理论修养,提高解决实际保障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在明晰装备综合保障工程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全面跟踪国内外保障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内装备设计过程中应用保障性分析技术的经验,以装备设计的系统工程过程为主线,选取了目前工程上常用的若干保障性分析技术,重点阐述了各分析技术的应用流程,并佐以丰富的工程应用案例,以满足工程系统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同时也为装备设计人员有效开展保障性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保障性分析技术在综合保障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性地介绍主要的保障性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第2章阐述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第3章为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DMEA),第4章为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确定分析,第5章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第6章为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O&MTA),第7章为修理级别分析(LORA),第8章为保障资源设计要求分析,第9章为保障费用分析(LSCA),第10章为可用性分析,第11章为保障性评估。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我们经过进一步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吸收了广大读者的意见,修订稿是在这一基础上写出的。我们修改了第一版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致力于本书编写质量的提高。我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一些保障性分析方法,包括针对不同分布的预防性维修间隔期计算、备件优化方法、可用性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补充了保障性仿真算法的原理介绍。力图将方法写得清晰易懂,做到既便于教学,又便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
本书由郭霖瀚,章文晋等编著,郭霖瀚主要负责编写第2,3,7,8,9章,章文晋主要负责编写第1,4,5,6章,王禹负责编写第10章,张超负责编写第11章。全书由康锐主审。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和技术资料,尤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得到康锐教授、石荣德教授和吕川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感谢肖波平副教授、马麟副教授、王乃超讲师、杨德真讲师的大力协助。此外还要感谢学院的研究生,尤其是张智源、付永涛、邱燕琳、孙萍、鹿轩、李新伟、龚盈盈、刘慷慨、蓝楠、陈先宇、米艳城,他们作为作者的助手做了大量基础性和辅助性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鉴于编者水平有限,对于书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谅解和指正。
郭霖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IEEE会员,北京市安防协会专家,《安防工程》期刊编委。共合著出版专著及教材3部、译著1部。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主要研究方向是装备保障性设计与分析、装备可用性建模与仿真、装备维修物流工程。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
第1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1.1 保障性
1.1.2 保障资源
1.1.3 保障系统及保障方案
1.1.4 综合保障工程
1.2 保障性分析
1.2.1 保障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1.2.2 保障性分析技术之间的关系
1.3 保障性分析的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
1.3.1 国外标准
1.3.2 国内标准
习题一
第2章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2.1 概述
2.1.1 FMEA的目的和作用
2.1.2 FMEA的基本原理
2.2 FMEA方法
2.2.1 FMEA的步骤及实施
2.2.2 输出FMEA报告
2.2.3 FMEA的要点
2.3 FMEA的应用案例
习题二
第3章 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DMEA)
3.1 概述
3.1.1 DMEA的目的和作用
3.1.2 DMEA的相关概念
3.2 DMEA方法
3.2.1 DMEA的步骤及实施
3.2.2 输出DMEA报告
3.2.3 DMEA的要点
3.3 DMEA的应用案例
3.3.1 案例1:某型飞机燃油系统的DMEA
3.3.2 案例2:某型飞机发动机系统的DMEA
习题三
第4章 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确定分析
4.1 概述
4.1.1 目的和作用
4.1.2 基本原理
4.2 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确定分析的方法
4.2.1 步骤及实施
4.2.2 输出报告
4.2.3 分析要点
4.3 应用案例
4.3.1 案例1:升降舵操纵分系统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确定分析
4.3.2 案例2:发动机系统修复性维修工作项目确定分析
习题四
第5章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CMA)
5.1 概述
5.1.1 RCMA的目的
5.1.2 RCMA的基本原理
5.1.3 RCMA的范围
5.2 RCMA方法
5.2.1 系统和设备RCMA方法
5.2.2 结构RCMA方法
5.2.3 区域RCMA方法
5.2.4 补充的RCMA工作
5.2.5 RCMA工作项目的确定
5.2.6 输出RCMA报告
5.2.7 RCMA的要点
5.3 RCMA的应用案例
5.3.1 案例1:系统和设备RCMA案例
5.3.2 案例2:结构RCMA
5.3.3 案例3:区域RCMA
习题五
第6章 使用与维修工作分析(O&MTA)
6.1 概述
6.1.1 O&MTA的目的
6.1.2 O&MTA的基本原理
6.2 O&MTA方法
6.2.1 O&MTA的步骤及实施
6.2.2 输出O&MTA报告
6.2.3 0 &MTA的要点
6.3 O&MTA的应用案例
6.3.1 案例1:某型飞机使用工作分析
6.3.2 案例2:某型船舶操纵系统维修工作分析
6.3.3 案例3:某型信号发生仪维修工作分析
习题六
第7章 修理级别分析(LoRA)
7.1 概述
7.1.1 LoRA的目的和作用
7.1.2 LORA的相关概念
7.2 LORA方法
7.2.1 LORA的步骤及实施
7.2.2 输出LORA报告
7.2.3 LORA的要点
7.3 LORA的应用案例
7.3.1 案例1:某型飞机无线电高度表的LORA
7.3.2 案例2:某型舰减速设备的LORA
7.3.3 案例3:某型军用飞机控制组件的LORA
习题七
第8章 保障资源设计要求分析
8.1 保障人员、专业和技术水平要求
8.1.1 确定人员数量、技术专业和技术等级要求
8.1.2 人员来源与补充
8.2 供应保障要求的确定
8.2.1 供应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
8.2.2 确定备件品种和数量
8.2.3 备件库存控制
8.2.4 可修系统备件优化
8.3 保障设备研制要求的确定
8.3.1 保障设备的分类
8.3.2 保障设备的研制过程
8.3.3 保障设备的保障
8.4 技术资料编制要求的确定
8.4.1 技术资料的种类
8.4.2 技术资料的编写要求
8.4.3 技术资料的编制过程
8.5 训练和训练保障要求的确定
8.5.1 训练阶段与训练类型
8.5.2 确定训练要求
8.5.3 研制训练器材的要求
8.6 计算机资源要求的确定
8.6.1 对嵌人式计算机保障资源的要求
8.6.2 计算机软件的保障工作
8.7 保障设施要求的确定
8.7.1 保障设施的类型
8.7.2 确定设施要求
8.7.3 设施规划与设施的设计原则
8.8 包装、装卸、储存、运输要求的确定
8.8.1 包装、装卸、储存和运输计划的制定原则和要求
8.8.2 确定包装要求
8.8.3 确定装卸要求
8.8.4 确定储存要求
8.8.5 确定运输要求和运输方式
8.9 建立保障系统和提供保障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8.9.1 保障资源的提供
8.9.2 保障系统的建立
习题八
第9章 保障费用分析(LSCA)
9.1 概述
9.1.1 保障费用的定义及内涵
9.1.2 保障费用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9.1.3 保障费用参数
9.1.4 保障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9.2 保障费用分析方法
9.2.1 保障费用分解结构的建立
9.2.2 估算费用分解结构中的费用
9.2.3 年度保障费用修正
9.2.4 绘制服役期保障费用剖面
9.2.5 高保障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9.3 保障费用分析算例
习题九
第10章 可用性分析
10.1 概述
10.2 可修系统可用性分析
10.2.1 串联、并联及表决可修件系统
10.2.2 考虑备件的可修系统
10.3 不可修系统可用性分析
10.3.1 多部件串联系统
10.3.2 单部件表决系统
10.4 案例
10.4.1 表决可修件系统
10.4.2 多部件串联不可修件系统
习题十
第11章 保障性评估
11.1 概述
11.1.1 保障性评估的目的
11.1.2 保障性评估方法分类
11.2 保障性评估指标
11.2.1 战备完好性参数
11.2.2 任务持续性参数
11.2.3 保障系统特性参数
11.3 保障性仿真评估
11.3.1 概述
11.3.2 保障性仿真模型
11.3.3 保障性仿真算法
11.3.4 输出参数计算与分析方法
11.3.5 输出参数敏感性分析
11.4 保障性仿真评估案例
11.4.1 保障性仿真建模输入数据
11.4.2 仿真结果和分析
习题十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