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克服虚无主义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
《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路径与反思》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丰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
《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路径与反思》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生机制,并探索了当代中国克服虚无主义的实践资源。
杨丽婷,女,1983年生,福建泉州人。南京大学哲学学士,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博士。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入选2017年“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问题等研究工作。出版专著《虚无主义的审美救赎:阿多诺的启示》。
绪论001
第一章尼采的审美救赎与启示011
第一节尼采对虚无主义的理解与反抗013
第二节尼采与克尔凯郭尔的争辩025
第三节尼采审美救赎的魅力与局限037
第二章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审思及其争辩047
第一节海德格尔与尼采的争辩049
第二节技术虚无主义058
第三节生存论困境及其引发的争辩074
第四节约纳斯:存在主义是更绝望的虚无主义085
第五节施特劳斯: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092
第三章马克思的历史性实践方案101
第一节关于马克思与虚无主义问题的论争103
第二节马克思与虚无主义问题的相遇图景123
第三节批判的逻辑进程和历史性的实践救赎134
第四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启示171
第一节卢卡奇:物化批判与重建总体性的辩证法174
第二节阿多诺:同一性批判与驱逐虚无的星丛之光192
第三节马尔库塞:单向度批判与重建审美解放的乌托邦220
第五章虚无主义的中国反思:实践路径的开启239
第一节形式错觉抑或文化共鸣:虚无主义问题的缘起241
第二节相遇与反抗:虚无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联机制248
第三节当代中国克服虚无主义的实践资源258
结语268
参考文献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