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一片萌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系列的第19本,也是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特辑。包含小说、散文、翻译、诗歌、评论等多种文体,内容大多揭示了与自然割裂的现代文明尤其是城市生活的枯燥压抑,表达了倾听自然、回归田园的生命理想。
《倾听一片萌芽》中的小说有的表达了对环保的诉求,如唐诗的《美好》;有的表达了在快节奏的深圳都市生活中,人们对亲密人际关系的渴望,如汪破窑的《强记store》。散文有的写深圳内及周边的风光和人文风景,如《莲花山上》《未曾错过的光明》;有的回顾了自己从外地来深圳打拼的岁月,如《入深记》;有的如刘储来则回顾了故乡的原风景。其他体裁的文章,如评论、诗歌、翻译作品,则大多和自然环境的话题挂钩,很好地契合“生态文学读本”这一主题。恰逢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倾听一片萌芽》不啻为献给故乡的一份厚礼。
恍然间,我到深圳已经五年了。五年足以认识一个地方。深圳是个很容易认识的城市,也是一个非常难以下结论的城市。今年是深圳建市四十周年。对人来说,四十岁是不惑之龄,对一个城市来说,也到了成熟之龄。从深圳的四十年来看,全国没有哪个城市有比她更大的变化,从渔村到国际化都市是她最令人吃惊的变化。我倒是觉得,深圳真正令人吃惊的是,经过四十年时间,她的成熟不体现于老成、不体现于世故,而体现在她的激情始终没有消退。
激情是年轻的体现,只是对深圳来说,她的骨骼已经长大,她的视野已经开阔。西方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内含的意思,是今天无数先进的技术和物质文明,都是经由一代代人的一代代努力才能完成的。罗马能成为欧洲的“永恒之城”,经过了数千年的岁月风霜和文化沉淀。同理,深圳的四十年远远不是她的终点,但无疑是她重要的历史分水岭。
站在这道分水岭上,我们可以回看深圳的过去,更可以远眺她的将来。甚至,我们会觉得她的过去短暂,她的未来迢遥。一个人能走向远方,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准备与耐心;一个城市要走向远方,则不仅要有准备、有耐心,还要有属于她的文化。
与充满历史感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相比,深圳的文化基础不占优势,但有目共睹的是,在四十年的时光中,深圳始终在坚持不懈地塑造和累积自己的文化厚度。我刚到深圳之际,最直接的震动就是深圳有数十种刊物在全市的各个区争奇斗艳,这是深圳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现象就有根基。此外,还有来自全国的大量作家、艺术家选择深圳为自己的扎根之地。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深圳能敞开自己的胸襟,迎接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和文学的声音。
深圳的文学里,蕴含一种饱满的激情。
所以,在深圳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们为呈现这一激情,编辑了这期深圳作家和写深圳作家的专号。本卷作品经过我们的精挑细选和反复斟酌。这里展示的作品不一定是恰到好处的最佳之作,但它们的共同特色是充满了热爱,充满了一片有力的萌芽之声。
我一直以为,世上最美的声音就是萌芽的声音。萌芽代表了生根,代表了出土,代表了立场,代表了坚定,代表了希望,代表了美好。
身在深圳,我们愿意倾听这一片萌芽之声,更愿意更多的读者和我们一起,认真地倾听,并献上由衷的祝福。
丛书主编远人,系中国作协会员,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近千余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等海内外百余家刊物,出版个人著作17部。多次获奖。现为深圳市光明区作协主席。
小说唐 诗 / 美 好 003汪破窑 / 强记store 017非虚构王国华 / 莲花山上 035刘 炜 / 未曾错过的光明 044廖立新 / 入深记 055翻译[美]约翰·缪尔 董继平 译 / 高山探索记 079艺术远 洋 / 罗伯特·哈斯的自然诗学:从《亚当的苹果园》谈起 101远 人 / 和大自然的生命相遇(外一篇) 119特稿汪树东 / 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价值诉求 153光明刘 罡 / 脑电波(小说) 149刘储来 / 故乡的原风景(散文) 177李雨欣 / 夜晚是一个孩子(组诗) 191文本与绎读李 立 / 沿着绵延起伏的山丘(组诗) 199凌之鹤 / 万水千山读不厌,别有天地在人间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