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为题目,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致力于从概念上厘清“网络政治参与”,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和行为类型,通过实证研究描述当前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特征类型和影响因素,最后进行策略研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实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众式”引导的策略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成长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他们既关注网络上的各种社会事件,也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立场、态度和对特定事件的政治主张。可以说,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网络政治参与对于培养他们的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不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一个紧迫问题。因此,本书以“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为研究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致力于从概念上厘清“网络政治参与”,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并通过综合应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描述当前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特征类型和影响因素,然后再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实现“分众式”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的策略。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书在国内外学界对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已有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政治环境特征和互联网对我国政治参与的影响,将“网络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以互联网为媒介,以网络言语行为为载体,进行的旨在影响政府政治过程的行为”;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过程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社会自发型”“政府主导型”双路径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过程模型;通过剖析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本质特征,从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参与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了以“核心素养”“内容范畴”“行为积极性”为基本维度,能够立体描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特征并对大学生群体能够实现主体类型划分的三维分析模型。
在实证研究方面,李克特5级量表存在趋中倾向误差,从而导致数据呈现正态分布而无法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分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采用2级量表,通过3次测试,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并对北京市6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实施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均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通过聚类分析,实现大学生八种参与类型的划分,验证了三维分析模型在大学生分类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本书以“三元交互论”为理论框架,采用访谈法对代表不同类型的40名大学生就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质性研究,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治认知、身份意识、思维方式、内在需要、政治效能感等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际动员等环境因素对各类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周宇,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毕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讲师,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研究
第一节 政治参与
一、西方政治参与概念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国内政治参与概念辨析
三、政治参与概念要素分析
第二节 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简要回顾
二、互联网的技术特性
三、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四、互联网环境下政治参与的“虚拟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
一、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已有研究
二、本书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定义
第二章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过程与类型研究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过程研究
一、理论基础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双路径行为过程模型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类型研究
一、政治参与的类型学研究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类型学研究
三、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类型的理论建构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类研究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
二、分类研究与分类引导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分类的核心要素
一、参与内容
二、参与行为
三、参与素养
第三节 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一、“参与内容范畴”维度
二、“参与行为积极性”维度
三、“参与素养”维度
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描述的三维分析模型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问卷设计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各项指标的程度分析
第二节 问卷调查实施及数据检验
一、问卷调查实施
二、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整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类型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观心理因素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客观环境因素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扎根理论法
二、抽样过程
三、数据收集
四、数据分析
第三节 访谈结果
一、认知偏见制约下的信息反映
二、身份意识控制下的信息选择
三、思维方式限制下的信息理解
四、内在需要驱动下的网络行为
五、人际动员影响下的参与行为
六、政治效能感调节下的行为路径选择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策略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目标
一、加强政治引领,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二、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的大学生
三、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节 各类型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一、理想型积极分子
二、理想型沉默者
三、理想型情绪易感者
四、现实型理性参与者
五、现实型游离者
六、现实型情绪宣泄者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分众式引导策略
一、理想型积极分子和沉默者的意见领袖培育策略
二、理想型情绪易感者的思维方式优化策略
三、现实型理性参与者的公民意识提升策略
四、现实型游离者的心理动力激发策略
五、现实型情绪宣泄者的舆论风险防控策略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测试问卷
一、基本信息
二、 政治参与内容
三、政治参与行为习惯
四、政治参与素养
附录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特征调查实施问卷
一、基本信息
二、 政治参与内容
三、政治参与行为习惯
四、政治参与素养
附录 访谈提纲
附录 个别访谈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