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至善的刑事法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代表作选集(刑法学卷 1999-2019)》三个基本导向,集中反映在刑事法中心的科研教学活动中,在本套文集所收录的论文中即有充分的展示。这套文集收录了20年里在刑事法中心工作的专职研究员的代表性论文。
《探寻至善的刑事法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代表作选集(刑法学卷 1999-2019)》分为刑法学卷和刑事程序法学卷。出于编辑出版的考虑,将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法学和刑法史学的论文归入刑法学卷中,将犯罪侦查学的论文归入刑事程序法学卷。严格地讲,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太严谨的。不过,如此可以比较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研究领域的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收录时仅做文字错误和格式规范的更正,内容基本上保持发表时的原貌。
该书能反映二十年来中国人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在刑法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也为刑法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思想资源。
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刑事法中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周年。这部文集的编辑出版,是对刑事法中心成立2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致敬和献礼。
作为第一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刑事法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宗旨,以推动中国刑事法学发展为使命,积极为中国刑事法学界搭建优质的学术合作平台,努力构建中外刑事法学学术交流机制,在以高铭暄先生、王作富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法学家的引领下,秉持初心、勇于开拓,在过往20年里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能够代表我国刑事法学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完善我国刑事法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咨询意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刑事法治人才。通过20年的努力,刑事法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重要的刑事法学研究机构之一,在国际刑事法学界的影响和地位也日益显著。
总结刑事法中心2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导向,这既是刑事法中心的创建初衷和发展目标,也是刑事法中心全体同人的初心和情怀所在。
一是始终从中国社会思考问题,从中国问题出发推动刑事法学发展。我国刑事法学基本理论框架、学说来自苏联、德国等国家,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受西方影响比较大。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因而需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科学给予理论支撑。借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话,我国刑事法学研究也要“从‘西天取经’到‘重回东土’”。如何构建、形成符合中国社会治理实践、文化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目标,并探索、确定具体的发展路径,应当是现在乃至今后几代刑事法学人共同思考的问题。老一辈刑事法学家最大的学术贡献之一,就是从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实际思考法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精神值得后辈学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刑事法中心始终强调刑事法学研究的“中国意识”,研究的课题及成果都注重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举办各类研讨会也聚焦当前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实事求是”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也是刑事法中心建设的精神特质。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刑事法中心几代学人始终坚持这一学风,务实求真,关注犯罪整体发展趋势和刑事法制调整,从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在科研中研究真问题,为法律实践提供解决真问题的有效方案。最近几年,刑事法中心大力推动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其目的也正是希望能够以更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犯罪问题,洞悉当前犯罪的发展态势,进而为预防和惩治犯罪提供更具说服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是营造融汇贯通的科研氛围。刑事法中心创建伊始,就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刑事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侦查学等各学科,以全新、全面的姿态推动对犯罪治理的研究。这一格局构造,令当时国内法学界为之耳目一新。这一崭新格局为刑事法中心快速发展创造了先机,也为之后成立的法学研究机构提供了范本。在创造学科之间融汇机制的同时,刑事法中心也实现了各种学术理论的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目前刑事法中心很多专职研究人员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经历,在开展比较研究中会“嵌入”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偏好的学派、学说。刑事法中心发扬学术研究“兼容并包”的精神,鼓励学术创新,鼓励各种理论竞争并存、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作为法学科研领域的“国家队”,刑事法中心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加强与海外研究机构的深入学术交流,引入输出双向推进。最近几年,开始大力推动与刑事领域国际组织的合作。
这三个基本导向,集中反映在刑事法中心的科研教学活动中,在本套文集所收录的论文中即有充分的展示。这套文集收录了20年里在刑事法中心工作的专职研究员的代表性论文。文集分为刑法学卷和刑事程序法学卷。出于编辑出版的考虑,将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执行法学和刑法史学的论文归入刑法学卷中,将犯罪侦查学的论文归入刑事程序法学卷。严格地讲,这种分类方法是不太严谨的。不过,如此可以比较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展示刑事法中心研究领域的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文章收录时仅做文字错误和格式规范的更正,内容基本上保持发表时的原貌。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迎来了刑事法中心20年历史上最大的好消息:高铭暄先生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刑事法中心每位成员都有“与有荣焉”的感觉。这一荣誉将激励刑事法中心继续前进,坚持老一辈刑事法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学术道路,以更优质的学术成果、以培养更多的优秀法治人才回馈国家和人民!
时延安
2019年11月10日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刑事法研究的新型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经教育部1999年11月批准,首批成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是刑事法领域唯*的国*级重点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人大法学院坚实宽广的法学学科实力,以作为国*级重点学科点的刑法学科为龙头,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与刑事证据法、刑事侦查与刑事物证技术、刑事法律史等刑事法律学科群中的基本和主要领域。
新中国刑法立法的变迁与完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高铭暄??001
中国刑法学研究40年的方法论思考
——从视野、路径、使命切入田宏杰??008
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实践与完善高铭暄??024
谨防刑法过分工具主义化谢望原??046
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谢望原??066
中国内地与港澳特别行政区刑事管辖权合理划分论纲赵秉志??080
刑法规范的结构、属性及其在解释论上的意义时延安??097
刑法解释的应有观念李立众??123
空白刑法规范的特性及其解释肖中华??143
构成要件的形式与实质变更及其合理解释
——尤以《刑法修正案(八)》为例肖中华??154
行政犯的法律属性及其责任
——兼及定罪机制的重构田宏杰??161
非典型的因果流程和客观归责的质疑蔡桂生??176
论刑法替代因果关系的归责:理论基奠与事实根据张小虎??200
情节犯之情节的犯罪论体系性定位王 莹??216
刑法中的自我答责冯 军??242
侵害人视角下的正当防卫论陈 璇??263
生命冲突的刑法裁决陈 璇??290
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付立庆??321
“平庸的邪恶”与“盲从的犯罪”
——关于刑法中“法令行为的正当性”的思考卢建平??347
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李立众??356
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刘明祥??382
论我国《刑法》中非纯粹过失犯的共犯成立张小虎??407
论共同过失犯罪阴建峰??424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类型化——来自案例的启发邓矜婷??435
中国逐步废止死刑论纲赵秉志??458
死刑适用的规范论标准冯 军??468
酌定减轻处罚的法理基础与法律适用时延安??48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实体法问题黄京平??509
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王秀梅??534
论窃取财产性利益刘明祥??553
财产损失要件在诈骗认定中的功能及其判断付立庆??587
诈骗罪重构:交易信息操纵理论之提倡王 莹??610
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蔡桂生??632
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王作富??649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卢建平??661
刑事和解的政策性运行到法制化运行
——以当事人和解的轻伤害案件为样本的分析黄京平??671
我国改造罪犯目的的演进韩玉胜??696
解决监狱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刑事立法一体化韩玉胜??704
东京审判彰显正义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朱文奇??707
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多维性王秀梅 杜 澎??728
法律的无奈 赵晓耕??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