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超募融资与投资效率研究》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讨IPO超募融资所形成的“自由现金流”及资金投放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IPO股权超募融资是特定市场环境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政策监管层面和市场定价机制是主因。二,根据“适度融资”原则,公司融资的额度应取决于投资机会的需求,投融资活动的脱节将可能导致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存在家族治理特征,大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显著。四,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能抑制公司超募资金非效率投资。
2009年创业板的开板带来了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三高”现象,引发了学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忧虑与讨论,甚至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公告也明确表达了对证券发行定价的关注。IPO超募问题曾在世界各国资本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但2009-2012年,在中国股权融资冠居全球的同时,IPO超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率平均分别达到124%和171%。中小上市公司IPO巨额超募融资,与非上市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形成了强烈反差,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融资的公平性。2014年我国股票市场IPO重启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对IPO定价实行了“窗口指导”,即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该举措无疑有效制约了公司IPO的股价和超募现象,但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推动特点是显著的,随着资本市场科创板的推出,科创板上市公司IPO定价又出现一些新的特征,IPO超募现象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研究上市公司超募问题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书拟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讨IPO超募融资所形成的“自由现全流”及资金投放的投资效率问题,研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IPO股权超募融资是特定市场环境下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政策监管层面和市场定价机制是主因,应强化对融资方的市场监管,提升市场融资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资本市场IPO定价机制的改革步伐。第二,根据“适度融资”原则,公司融资的额度应取决于投资机会的需求,投融资活动的脱节将可能导致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股权超募产生的“准自由”现金流容易诱导公司管理层的自信心理,盲目采取过度投资行为,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带来公司低下的投资效率。第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存在家族治理特征,大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显著,IPO超募的“自由现金流”可能诱发关联交易和高管的道德风险,造成IPO超募资金的非效率投资结果。第四,基于行为财务的视角研究公司迎合性投资行为,集大股东与高管于一身的决策者,在股东财富自动化导向下,会迎合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行IPO超募资金的投资决策,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带来投资效率的变化,因此,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方能抑制公司超募资金非效率投资。
从研究过程和结果来看,IPO定价机制无疑是制约超募的关键因素,特定资本市场寻求对症的IPO定价机制,这本身就是个古老而又敏感的话题。如何分析股权超募融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本书分别从大股东控制、管理层行为等角度进行研究模型的构建及变量的选取,有独特的研究特色。本书研究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IPO股权超募融资形成公司无成本和无风险的“自由现金流”,财务融资成本和风险的决策压力变得模糊不清,本书从大股东和高管的自利行为,以及市场投资者情绪等方面研究超募资金投资效率,有其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研究价值,这既是对投资效率理论研究的拓展,也以新的视角研究我国企业投资中的问题,丰富了现有研究文献。其二,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书对非有效市场、投资者市场情绪、公司管理层心理特征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特别是从参与主体的心理活动分析对企业行为影响的角度,分析投资者情绪波动对高管决策心理的影响,这是分析超募资金投资效率的有效方法。
张志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民建湖北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建总支副主委兼首义支部主任、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常委。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股权超募融资的背景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
第二节 超募融资的制度背景
第三节 超募融资的现状
第四节 超募融资的经济后果
第三章 超募融资影响投资效率理论和现实分析
第一节 超募资金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超募资金非效率投资现状与成因分析
第四章 超募资金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司控股权与超募资金投资效率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超募资金投资效率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