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财政支持模式》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公共财政的需求特点,构建政府、企业、民众和金融机构多主体参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联动模式,并据此设计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实现方式、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其中,各级财政投入与其他参与主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直接产出与带动效应,并与其联动效应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新型城镇化直接产出与带动效应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各要素之间的联动关系紧密,能够形成螺旋式的促进效应。该模式的动力机制是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政策促进和制度保障为主导动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引擎,共同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的“输入一转换一输出一反馈”原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财政支持模式》将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评价要素概括为目标决策、支出分配、运行管理、基础产出、发展质量等维度,形成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作用机制的基本框架。
基于所构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联动模式及其评价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财政支持模式》详细设计了各类指标的测量量表及度量方法,并根据DEA模型的特征要求,确定模型评价决策单元。而后运用CCR和BCC模型计算山东省17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效率;同时借助SBM模型对技术效率有效地市的财政支持效率值进行排序,揭示该类地市财政支持效率间的差异,并客观分析无效决策单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之处,明确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效率的关键因素。
最后以理论分析、综合评价及效应检验为基础,根据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及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状况,从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创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政策措施,以期为各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及其财政支持模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分析范式和定量决策工具。
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产业和信息化为驱动力,以提升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等为核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公共财政因其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等重要职能,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显示,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尽管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增长稳定,城镇的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城镇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财政支持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如何构建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财政支持模式、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完善财政支持评价监督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基于上述背景,本书首先对新型城镇化与财政支持两类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其所包含的构成要素、发展特征及统计方式,进一步聚焦课题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理论范畴与数据来源。随后分别对新型城镇化与财政支持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关系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二者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完善公共财政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有助于经济发展,提升财政收入,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与财政支持之间的良性循环。此外,本书从财政支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城镇化及城乡统筹等角度对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就业、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较好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政策等多方位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然而,通过分析我国及山东省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在参与主体、实施路径、发展质量、投入规模、产出效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的二元特征不断扩大,支持渠道单一,支出结构不合理,各级财政部门重决策分配轻产出结果;投融资平台发育不健全,资金缺口较大,难以对城镇化建设形成有效支持;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现有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等等。
针对上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书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公共财政的需求特点,构建政府、企业、民众和金融机构多主体参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联动模式,并据此设计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实现方式、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其中,各级财政投入与其他参与主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直接产出与带动效应,并与其联动效应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新型城镇化直接产出与带动效应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各要素之间的联动关系紧密,能够形成螺旋式的促进效应。该模式的动力机制是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政策促进和制度保障为主导动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引擎,共同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推动作用。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的“输入一转换一输出一反馈”原理,本书将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评价要素概括为目标决策、支出分配、运行管理、基础产出、发展质量等维度,形成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作用机制的基本框架。
基于所构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联动模式及其评价体系,本书详细设计了各类指标的测量量表及度量方法,并根据DEA模型的特征要求,确定模型评价决策单元。而后运用CCR和BCC模型计算山东省17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效率;同时借助SBM模型对技术效率有效地市的财政支持效率值进行排序,揭示该类地市财政支持效率间的差异,并客观分析无效决策单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之处,明确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效率的关键因素。
最后以理论分析、综合评价及效应检验为基础,根据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及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率状况,从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创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政策措施,以期为各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及其财政支持模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分析范式和定量决策工具。
梁益琳,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大学中小企业研究所外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科技创新管理、财政绩效评价、中小企业成长及融资;主持《企业技术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的互动效应定量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研究》,主持多项政府、企业委托项目;出版专著《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在CSSCI收录及E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被评为“三千计划”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标兵,具有多年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经验,成果多次被山东省政府、山东省财政厅等各级政府部门、金融证券机构采纳或应用。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与财政支持的理论基础
2.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2.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财政支持的关系
2.3 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
第3章 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分析
3.2 山东省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3.3 山东省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4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模式设计
4.1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公共财政的需求分析
4.2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目标原则与推动主体
4.3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实现方式与动力机制
第5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模式的评价体系
5.1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要素作用机理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5.3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评价实施内容
5.4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评价应用
第6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持模式的效应检验
6.1 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检验方法
6.2 财政支持联动模式的DEA模型构建
6.3 样本数据与研究设计
6.4 CCR和BCC模型结果分析
6.5 SBM模型下决策单元效率分析
第7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平台设计
7.1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平台建设现状及必要性
7.2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平台可行性分析
7.3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平台需求分析
7.4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平台总体架构
7.5 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平台功能规划
第8章 推进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8.1 完善并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管理体制
8.2 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多元资金投融资机制
8.3 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
8.4 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水平
8.5 设立科学完善的财政支持评价与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