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第二辑)一书系湖北方言文化中心专职研究员和专职研究员指导的学生完成的有关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包括部分已经发表的成果。全书围绕湖北方言比较研究、湖北方言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三大方向,秉承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科整合发展,拓展研究视域的原则,将语言学与传播学学科完美结合,关注研究前沿,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对民俗文化传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选题特点有二:一是将语言学与传播学学科完美结合,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科整合发展;二是此为“楚风汉韵文库”的第二辑,每年出一辑,研究的延续性也将使其更有价值,是其鲜明的特点。
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整理、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契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关于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精神,符合《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任务要求,也契合《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教语信〔2015〕2号)精神,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语言国情,保护国家语言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战略提供服务。
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调查、整理、研究湖北方言文化传播资料,以科学研究、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政策咨询五大功能建设为核心,围绕湖北方言比较研究、湖北方言文化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三大方向,关注研究前沿,进行田野调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分为三大板块来结集。
第一板块为湖北方言比较研究。湖北境内方言处于全国方言的过渡地带,分属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方言,内部情况复杂,文化积淀深厚,呈现出交融性、多层次性、跳跃性等语言特征,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成果集重点关注湖北方言特色词语,如生产活动、饮食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借以显示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成果集还关注湖北方言的语法现象。这些研究有助于从内部和外部深入推进湖北方言的整体研究,深化湖北方言文化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揭示湖北人民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外界更加准确地了解湖北,从而优化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文环境,为湖北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第二板块为湖北方言文化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方言的合理运用自古以来就是湖北各地文学凸显特色的重要手段。楚辞即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鲜明特征。在清代,以西皮、二黄为主的楚声楚韵成为京剧的母体,促成了近代戏曲的繁盛。当代的汉味系列、神农架系列小说又是湖北小说的亮丽风景。经过提炼的湖北方言融入各种文类之中,反映了丰富的湖北语言文化风貌,具有鲜明的湖北气象,体现了各个时代的湖北方言文化和地域特征。成果集在湖北民俗文化、湖北文艺等方面进行探讨,从方言的角度审视珍贵的文化遗产,求索湖北文化的历史源头与湖北精神的深层底蕴,归纳湖北文学的风采与气韵。这些研究有助于显示湖北文化的地域特色,深化中国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湖北文化的软实力。
第三板块为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湖北省提出了建设区域经济的战略构想,乡音乡情是湖北区域协同建设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是海内外湖北人彼此认同、寻根寻梦的重要渠道。注重将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大众媒介传播体系对接,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完备的湖北方言数据库资源,将方言这种人力资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使之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微观助力器”,把湖北丰富的方言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湖北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形成湖北文化影响力的高地。成果集关注的方言电视节目、新媒体时代方言文化传播、农民工方言文化传播与身份认同等研究,将湖北方言文化与媒体传播有机结合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成为语言文化与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也让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成为湖北地方文化建设研究的新的交叉点。
成果集汇集了2016年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及其指导的学生完成的有关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的研究成果,包括部分已经发表的成果。限于成果集篇幅,本中心出版的著作介绍以及调研报告没有列入。
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的成果集统一纳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楚风汉韵文库”,每年结集出版。
盛银花
盛银花 女,1964年8月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汉语方言。主持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项,公开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安陆方言研究》。
湖北方言比较研究/1
当阳方言与普通话的语言接触现象/2
湖北仙桃方言中的“AA[sn]”结构研究/14
黄陂地方志中的岁时方言词/25
荆门方言民俗词语研究/37
麻城方言特色词研究/49
清代武汉地方志岁时方言研究/65
随州方言特色词研究/80
天门方言民俗词语研究/97
武汉方言中婚丧词语的文化特征简析/109湖北方言文化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117
语气词语内含程度量的考察/118
荆门方言中的“子”/134
昭君传说中的自然伦理叙事/140
古典诗词的诵读美感探析/147
试论诗词吟诵中的审美再创造/152
从《荆州府志》看荆州方言民俗/159
从孝感方言婚嫁民俗词看婚嫁习俗/172
荆州方言词语的楚文化折射研究/184
池莉小说中的方言现象研究/199
荆州民俗特色及相关方言谚语研究/213
应山婚丧方言民俗词研究/223
钟祥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透视/234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247
方言: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书写/248
“万里茶道”申遗与区域发展整合传播路径探究
——湖北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253
电视纪录片传播地方文化的创作手法/264
武汉城市形象的视觉传播策略
——以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为例/268
论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构建/279
对外汉字教学网络资源整理研究/289
武昌首义地名研究/305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反思
——也谈汉字教学/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