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具有透明、轻快、流畅的艺术效果,通过水色的相互交融获得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在色彩的概括和用笔方面形成特有的洒脱与抒情的审美特征,在审美传承和绘画理念上特征鲜明。水彩画虽然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由于水彩画以水融合透明颜料来绘制完成,在媒介、创作技法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水彩画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中国广大民众的特别喜爱。
建筑是供人们居住和使用的场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初的建筑主要是为遮风挡雨、防寒避暑而营造的,是人类为在自然环境中栖息生存而建造起来的第一道屏障。最初的建筑是以实用为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物质与技术的发展,建筑逐步具有了审美的特性。或以权势象征为主要目的的宫殿建筑,或供观赏体味的园林建筑,建筑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是人类重要的物质与文化形式之一,各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都会在建筑中留下深深的时代烙印。建筑是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它以独特的形式语言熔铸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昭示着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因此,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卷”和“石头的史诗”。
建筑水彩画,是以建筑为主要题材的绘画艺术。长期以来水彩与建筑就一直保持着某种特殊的血脉关联。建筑师用水彩诠释设计与构想,完成建筑的预想草图;艺术家用水彩表现建筑的形式美,赞美建筑的哲理和精神,抒发自己的情怀。同其他艺术一样,建筑水彩要求艺术家运用水彩的语言特质,探寻建筑中美的视觉符号,创造审美意象。艺术家不仅要以娴熟的技法、优美的构图、富于感情的绘画语言表现建筑的形式美特征,还要利用建筑周围环境中的一切有益的形象元素,将建筑与环境趣味化、艺术化与情感化,形成完美的艺术形式。如果说文学用语言演绎情感,音乐用音符传递激情,那么建筑水彩画则通过建筑特征呈现“有意味的形式”。
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水彩画是被广泛运用的画种,其出色的表现力,使学生可以自如地演绎建筑设计的各种风格。因此,长期以来,建筑学界一直将水彩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技能。水彩画作为基本训练和审美情操的培养手段,自入学时建筑初步开始,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建筑水彩的学习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掌握表现建筑设计的技巧,在对建筑形态、空间、色彩、装饰及环境配景进行描绘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对造型因素中的对比、协调、均衡、节奏、韵律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在21 世纪的今天,随着建筑技术高度发展,建筑审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形式美的法则却永远不会过时,它仍然在我们的新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彩因其工具的便利,非常适合户外写生。写生的过程是我们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过程。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研究自然关系,总结自然规律,用绘画的形式语言在画面上进行艺术的表现。自然中的季节更替、时空变幻、阳光雨露提供了艺术表现的无限可能性,是艺术创作的灵感宝库,视觉经验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素材。水彩写生在具体观察和表现练习中,训练学生从多变的自然细节和关系的多重组合中发现自然,表现自然。通过写生的练习以及画面的组织训练,学生可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自然的视觉审美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画面、构图以及色彩的认知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设计中掌握视觉审美的艺术经验和原则方法。
回顾艺术和建筑的历程,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一脉相通。从现象和本质中我们感悟艺术思潮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影响,建筑设计对艺术创作的灵感启示。艺术探索和建筑设计互动相融,建筑赋予艺术家灵感,艺术家赋予建筑一种新的境界。建筑水彩表现的不仅是物化建筑,更是精神的建筑,在这里各种元素、符号和语汇转变为内涵、意境和哲理的精神诉求,传递情感与审美体验。在书中我们选择了大量国内外建筑水彩的精品,希望读者在读画的过程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鉴赏中体味作品的真挚情感及高雅的艺术趣味,在作画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的表现能力。愿本书的出版能对广大读者和水彩爱好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陈方达
2016 年3 月于福州
序
前言
1 概述
1.1 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1.2 水彩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3 建筑水彩画的基本概念与表现
2 材料与工具
2.1 水彩纸的特性与把握
2.2 水彩颜料的特性与把握
2.3 水彩画笔的种类及用途
2.4 调色盒及其他
3 方法与步骤
3.1 建筑风景写生的选景
3.2 构图
3.3 取舍
3.4 干湿把握
3.5 用笔方法
3.6 作画步骤
4 色彩与表达
4.1 色彩的观察
4.2 色彩的属性与比较
4.3 色彩的对比与谐调
4.4 色彩的概括与提炼
4.5 色调的捕捉
5 造型语言的探索
5.1 水彩画发展的多元格局
5.2 造型意识与技法创新
5.3 建筑水彩风景画的多种表现语言
5.4 写生与创作
6 写生实例及作品点评分析
7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