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前沿系列:重大项目舆情管理》以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引发的舆情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项目舆情与舆情风险的界定、项目舆情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项目舆情的网络特性、项目舆情的演化规律、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等问题。可以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提供支持与启发,为推动政府提升执政能力与公信力提供决策参考,为促进各类媒体在舆情传播中增加真实信息披露与减少谣言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以减少舆情风险带来的社会动荡问题。适合政府舆情管理部门人员、从事舆情监控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人士、聚焦于舆情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对舆情管理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朋友阅读。
重大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额高、建设期长、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复杂性强等特点,是政策执行、满足社会和人民需求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帮助政府提高公信力、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意义,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某些关于重大项目的负面消息,在互联网背景下经广大网民的传播,发展成波及范围广泛的舆情事件,给项目本身和政府公信力带来极大损害。如果不能及时了解项目舆情在网络中的传播规律,任其扩散爆发,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探索重大项目舆情信息、舆情传播与舆情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项目舆情风险的演化机理,帮助政府有效提升治理项目舆情风险的能力,对于有效化解重大项目风险意义重大。
本书从舆情的产生、发展、演化、治理等视角入手,探讨重大项目舆情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推动对项目舆情风险更好地治理与疏导,为减低舆情风险对项目管理的冲击提供政策建议,为保障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理论支持,为帮助政府提升执政能力与公信力提供决策参考,达到项目、民众与政府多赢的效果。本书的研究目的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以项目舆情风险的产生根源与传播特点为出发点,研究项目舆情风险的形成机理,明确项目舆情风险的影响因素。其次,从网络角度探讨舆情风险的特征及其分类,探索项目舆情风险大小的计量方法。再次,以舆情传播者网络关系及其观点的变化为切入点,明晰项目舆情风险演化的规律。最后,以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的系统分析为基础,探寻提升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的对策。
通过对重大项目舆情风险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书按照以下五个路径进行了研究。
第一,围绕项目舆情风险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研究主题,探索项目舆情风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具体来看,本书从舆情主体、舆情信息、舆情传播、舆情受众四大类舆情风险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梳理重大项目舆情风险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来自于政府舆情主管部门、项目管理方、传媒机构、普通民众四大类调查对象调研问卷为数据来源,利用结构方程方法验证由舆情信息、舆情主体、传播方式和舆情受众四大类影响因素所构成的舆情传播对舆情风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第二,针对项目舆情通过人际网络扩散的特点,按照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对舆情风险的网络属性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从个体与整体的视角对个体网舆情风险与整体网舆情风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本书借助社会网络分析中的节点度、中心势等概念设计出项目舆情风险的计量方式,从定量角度探讨舆情风险的衡量问题,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提出项目舆情风险的治理对策。
第三,针对舆情风险会随内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以对项目舆情风险网络的基本特征分析为基础,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对项目舆情风险问题进行动态研究。项目舆情风险演化的研究从两个侧面进行开展,一方面从基于整个网络的宏观角度重点探讨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舆情风险变化,另一方面从基于节点个体的微观角度探讨节点间观点交互变化所带来的舆情风险变化,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项目舆情风险的演化情况。
第四,聚焦舆情风险治理中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政府,本书探讨了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的要素模块及其互动关系。本部分的研究引入系统动力学的系统分析方法,以系统化的思维提炼出认识水平、监控水平、反应水平和引导水平四个子系统并进行系统仿真,明确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各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与互动关系等问题,总结出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对策,为政府舆情主管部门有效疏导舆情风险、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第五,在对互联网舆情的分析中,从“互联网+”时代项目舆情的新特点、新问题着手,探讨项目网络舆情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项目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新媒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并以昆明PX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项目舆情特点。在昆明PX项目事件中,对该项目舆情的缘起、发展、爆发与衰落过程进行全景式的案例剖析,探讨该舆情事件中各种传播因素的交叉综合作用以及各舆情利益相关方的行为特点及利益诉求,并对就昆明市政府应对项目舆情的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书以网络结构观为研究视角,分析重大项目舆情风险的内涵、大小、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演化规律等问题,得到如下四点研究结论。
第一,梳理项目舆情风险的形成机理,明确项目舆情风险的影响因素,为舆情风险的管控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实证调研,本书得出重大项目舆情风险主要受到舆情主体、舆情信息、舆情传播、舆情受众等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互相作用所构成的复杂关系构成了重大项目舆情风险的形成机理。结合研究数据与结果分析,本书提出应从加强对负面舆情信息的动态监控、对舆情传播主体进行有效引导和培养、根据舆情传播方式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合舆情受众特点与需求开展疏导工作等方式来降低舆情风险。
第二,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分析舆情风险的网络属性,提出基于个体网与整体网的舆情风险分类,并设计出项目舆情风险大小的计量方法。本书认为舆情是信息在社会网络上传播所形成相对稳定状态,而舆情风险是舆情信息经传播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后,舆情网络围绕一些处于核心位置的传播主体所呈现的整体整合度或一致性较高的中心性趋势。个体网风险产生的根源是某个节点对于其他节点具有影响力,而整体网舆情风险是由负面信息在关注项目进展的行动者们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上传播后整合而成的,代表该舆情传播网络相对于传播负面信息的核心节点的整体向心程度。
第三,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对项目舆情风险问题进行动态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项目舆情风险的演化规律。项目舆情风险演化的研究从两个侧面进行,一方面从基于整个网络的宏观角度得出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舆情风险演化的规律,另一方面从基于节点个体的微观角度得到节点间观点交互变化所带来的舆情演化的规律。
第四,面向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问题,分析得出对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水平产生影响的要素模块及其互动关系。以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为指导,提炼出认识水平、监控水平、反应水平与引导水平四个要素模块并进行系统仿真,明确政府舆情风险治理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各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与互动关系等问题,为政府舆情主管部门有效疏导舆情风险、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本书以重大项目舆情风险及其治理问题为研究主题,是运用新方法研究新问题的一次尝试,从研究视角、研究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创新。本书从舆情风险的视角来研究重大项目的相关问题,是对项目管理与舆情相关理论与研究的有益补充。本书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舆情、舆情风险等核心研究概念作出创新性界定,并论证了项目舆情风险的网络属性。本书还将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引入到项目舆情风险的研究中,在舆情风险演化及治理的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本书的内容共分为9章,其中前言与第1章由丁荣贵、高航撰写,第2~7章由高航撰写,第8~9章由孙涛、高航撰写。由于本研究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和复杂,本书在理论、方法、对策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的研究情境中,对网络结构中的节点性质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假设,力争所建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舆情风险传播的现实情况。此外,还要更加全面地探讨各个利益相关方在预防与管控舆情风险中的责权利问题,以寻求更加系统有效的治理之道。
作者
2016年9月
高航,山东政法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投资项目治理、产学研项目治理等。曾参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地方工业技术研究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利益相关方治理关系网络风险研究”等科研项目,并在《山东大学学报》、《华东经济管理》、《情报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