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调酒、酿酒、理发、肉食店切肉卖肉这类服务业、轻制造业和零售业的工作,一向无需高学位或高品味,然而在劳动市场上拥有多种选择可能的人,为何会愿意投身其中,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这类过去传统意义上社会地位不高的工作,如今怎么开始变得“酷”了起来?
调酒师、精酿师、理发师、肉贩,这些纽约手艺人凭借对传统技术和知识的掌握,对职业精神的全新诠释,给消费者的品味以何种影响?从个人的工作中,纽约的手艺人创造出哪些不同以往的意义?对其行业、产业整体和当下经济造成了什么样的冲击?
后工业时代经济强调个人能力与自主,拥有专精技艺和沟通技巧的劳动者,已经为传统劳动和职业注入了新价值与新意义。劳动不再是一种责任重担,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方式,转而成为劳动者通往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成为他们在产业中发挥专长的安身之所。传统劳动升级,消费品味重塑,以纽约手艺人为代表的“新劳动者”未来何在?在后工业时代中,他们创造的“新经济”又将落脚何处?
所有答案尽在《纽约手艺人:手作精神与品味消费的未来》中。
名人推荐:
一个社会学家走进酒吧,发现了新经济的灵魂。作者的眼睛和耳朵都很好,他和很多人谈过。他的书充满了敏锐的听觉和仔细观察的细节。
——华尔街日报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充满了宝贵的观察和见解。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捕捉这些工作的独特氛围的方式。
——金融时报
这本书是对一个劳动领域进行的极其及时的调查,对于许多评论家和社会评论员来说,这一点已经超出了描述的能力。“酷”是如此难以量化,但是收入是可以量化的,关于谁有什么工作的数据也是可以量化的,(劳动者的)中产阶级化研究正在兴起。这本书是一个里程碑。
——Josephine Livingstone, 美国社会学会马克斯??韦伯奖获得者
获奖情况:2019台湾地区“Openbook”十大翻译好书
作者介绍
理查德·E·欧塞霍(Richard E. Ocejo),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学院及研究生中心社会学系副教授。还著有‘Upscaling Downtown: from Bowery Saloons to Cocktail Bars in New York City’,以社会学角度探讨酒吧文化。
译者介绍
冯奕达,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硕士,专职译者。译有《消失在索姆河的士兵》《世界帝国两千年》《旅人眼中的亚洲千年史》《大人的地图学》《全球史的再思考》等书籍与
导论
第一部
第一章 鸡尾酒复兴
第二章 蒸材实馏
第三章 在男人头上动刀
第四章 全只尽现
第二部
第五章 中产阶层的孩子何以渴望劳动阶层的工作
第六章 科学与艺术
第七章 服务式教育
第八章 进门之后
后记
研究方法附录
注释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