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依法清理、废除一切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国家或地方政府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投资应当进一步阳光化,让一切有条件、够资格的企业都能参与竞争,并依法取缔各种不公平竞争和腐败行为。这是非公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迫切的愿望。
——厉以宁《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2020年初,大家讨论的是中国经济增长要不要保6%,疫情之后,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需要讨论。很多机构,对疫情的经济影响都做了估算,结论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即便没有疫情,今年的中国经济增速也有下行压力,有了疫情,短期的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剧。但只要措施得当,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不成问题。
——管清友《不要问保不保GDP,关键是怎么保》
全球疫情在扩大,对中国的影响无疑在不断扩大,风险也越来越大,难以独善其身。所以我们既要有短期的措施,也要有长期的考虑,要加快国产化替代的步伐。有的可能还差一步,就可以实现国产化了,这样的就加快研发,如此可以大大减轻国外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刘尚希《后疫情时代,防控疫情与经济发展如何有效协调》
第一章? 全球市场震荡,中国经济面临新挑战
全球股市暴涨暴跌的背后 / 贾晋京·002
全球经济的三重“断层线” / 管清友、伍艳艳·019
美国股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 / 唐瑶·028
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方式的影响 / 唐瑶·034
警惕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 / 黄益平·039
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 姜跃春·042
第二章? 挑战面前,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顺应时代潮流 扩大对外开放 / 何自力·054
寻找经济稳定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 / 李扬·062
战疫增长模式下,用相对增长率评估增长状况 / 刘世锦·067
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 蔡昉·077
不要问保不保GDP,关键是怎么保 / 管清友·084
后疫情时代,防控疫情与经济发展如何有效协调 / 刘尚希·098
新基建前程远大,发展的同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 / 刘世锦·104
第三章? 挑战来临,中国经济的应对
努力形成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制 / 何自力·112
应对危机政府应理直气壮加强投资 / 林毅夫·119
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要立足长效制度建设 / 刘世锦·121
应对疫情,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要有新思路 / 刘尚希·125
深耕国内市场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 王青·129
完善金融制度是金融科技健康发展的前提 / 李扬·134
第四章? 渡过难关,在危机中把握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 林毅夫·144
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与如何把握危中之机 / 刘世锦·151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 林毅夫·156
疫情稳定后应更多转向重建 / 黄益平·167
用开发性政社合作助推“新基建” / 刘尚希·173
将民生保障作为多重目标的根基 / 蔡昉·177
第五章? 企业的生存与自救
未来四十年,中国企业家谁主沉浮? / 管清友·186
中国式企业股权融资:如何寻找合适的投资人 / 管清友·204
中国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 厉以宁·213
民企改革的方向 / 姚洋·223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破题之举 / 李稻葵、厉克奥博、眉京华·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