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研究:基于社交媒体挖掘与数据分析
定 价:88 元
- 作者:徐翔 著
- 出版时间:2019/8/1
- ISBN:9787560886183
- 出 版 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125
- 页码:41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社交媒体正在崛起为一种强势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作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和文化形象呈现,关系到我国软实力发展和新媒介语境下的文化强国构建。面对新型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的强势崛起,《中国文化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研究:基于社交媒体挖掘与数据分析》通过理论考察和实证分析,选取若干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对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渠道中的传者(who)、内容(say swhat)、受众(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几大方面展开,在传者机制、内容生成、传受结构、效果机理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具有共性和一般意义的观点。
社交媒体正在崛起为一种强势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作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中国文化传播和文化形象呈现,关系到我国软实力发展和新媒介语境下的文化强国构建。面对新型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的强势崛起,本书通过理论考察和实证分析,选取若干具有重要性和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平台,对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渠道中的传者(who)、内容(says what)、受众(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几大方面展开,在传者机制、内容生成、传受结构、效果机理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具有共性和一般意义的观点。
对于传者以及传播主体运作,本书从其国家和区域、信息主题、个体与组织类型、互动特征等角度予以考察,明确了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传播中的重要传者元素和构成,得到了中外传者构成比例及其影响力差异、个体和机构传者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传播的重要性等观点和结果;也为我国的意见领袖策略、组织传播和社交媒体“文化外交”、面向海外的企业传播等操作对策提供了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实际坐标。对于传播内容的考察明确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形象呈现特征及其类型差异,进行了基于内容分析以及网络挖掘的大量实证分析,运用了文本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SNA)等方法进行高频词议题呈现和语义关系网络的分析,运用共词聚类方法对于国际社交媒体中传播的中国文化内容的类型及其呈现比重、中心度等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明确了在国家文化传播中一些特定门类内容的传播动力及其地位和影响。从传受关系的角度,对传者和受众在有效信息流动中的区域结构、话语圈层进行了实证量化分析,明确了全球格局中信息流动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呈现和挖掘了借助部分重点国家推动中国文化面向全球社交媒体的“间接传播”路线,同时也原创性地提出并分析、检验了中国文化在面向国际社交媒体传受结构上“话语圈层”现象和效应。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考察了多层面的作用因素及其关联机理,为改善中国文化的国际社交媒体传播提供了有益实证支持。在传播效果方面,从内容类型、内容丰富度、传者影响力、传者互动性等多层面考察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提出影响其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实践策略加以审视。基于实证调研基础,提出了改善海外“企业传播源”和“知识技术阶层意见领袖”的建设、加强“亚太亲邻”国家的文化次级传播和“中介突围”等若干方面的建议。
本书针对的是传播学中关于社交媒体传播的问题,同时也针对中国当下文化建设、全球文化传播的现实语境,结合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文本挖掘和计算传播学等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面的考察。包括新闻传播学在内的各个学科,普遍面临着新环境、新技术、新方法的更新和影响,其研究路径也应更为多元和并包。对每一种研究范式和研究手段,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存在的原因,当然也不能靠一种方法包打天下。对于研究者而言,评判和选择一种方法,首先要对这种方法的经典成果有一定的阅读和知晓,对方法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和尝试,甚至切身的“体验”。同时,也应清楚的意识到,不同的研究方法,能解决的问题和重点是不同的。高深华丽和扎实迟钝,都是人类精神在探索外部世界中所需的。光有高深而无“迟钝”,则思考需要更为坚实的根基;光有扎实而无“华丽”,则容易成为思维偷懒的借口。毕竟,学术研究不是写科幻小说,而人类精神至今在黑暗中的探索仍是格外艰难,每走一小步都是这种渺小智慧值得欣慰的成果。无论飞翔的翅膀还是前行的足迹,一方面,都须把创新和深度作为至关重要的思维品格;另一方面,为思维和知识尽可能寻求确定性,尽管这个任务比粗看起来要艰难很多,甚至在遥远的未来依然艰难,但也仍始终是学术的主要任务之一。
时代在抛弃我们的时候,往往不会说再见。希望作为一个学者,继续不断去认识和接纳新的可能性,争取做一个尽可能迟些被时代抛弃的人。
徐翔,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计算传播学与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研究。江西上饶人。2000-2009年先后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本、硕、博学位。2011年晋升副研究员,2017年晋升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课题和其他省部级课题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约百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三部,合著四部。数次获得全国性的学术奖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匿名评审专家。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与结构
五、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传播中的传者主体
一、Twitter传者分析
二、Google+传者分析
三、YouTube传者分析
四、Flickr传者分析
五、结语
第三章 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构成与特征
一、研究设计与抽样方法
二、热词特征与议题类型
三、共词结构与语义网络
四、共词聚类与文化构成
五、传播主题与内容分类
第四章 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传播的受众特征与传受结构
一、受众区域分布与传受区域结构
二、受众网络互动与话语特征
三、内容类型与受众分析
四、传受话语结构与圈层特征
第五章 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设计
二、Twitter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三、Google+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四、YouTube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五、Flickr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六、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总结
二、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