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人类中心主义发微,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位原理与生态社会, 生态社会经济,社会人口生态位,生态社会空间结构, 生态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社会空间优化策略,生态宜居社会——以安吉为中心,生态社会的本质。
生态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基础是生态伦理学。
1972年6月,113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且通过了人类的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纲领性环境文件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宣言指出: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类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人类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人类环境包括天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地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轻率地使用,这种能力就会给人类和全球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现在已到了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所依靠的地球环境造咸巨大而无法挽回的损害。
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运动还与绿色和平运动、反对核试验和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及生态女性主叉运动等社会运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可以说生态运动已不只是保护环境的运动,在西方已经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环境问题被提上了政治高度,融入了国家和世界的政治结构,与此同时,绿色政治、绿党亦纷纷出现。国家行使国家职能,参与环境管理, 有助于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制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和政策。同时,生态运动的产生及发展促进了环境科学的产生及科学发展的生态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亦随之发生了变革。
任重,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教授。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14项,出版《生态伦理学维度》《中国城市历史文化研究》等著述6种,发表学术论文若干,《中国生态文明辞典》副主编。著有《西藏舞蹈》《大师》《绳仁的荒野》等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宣教分会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环保联合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现任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
第一章 生态社会学研究的历程 1
第一节 西方生态社会研究 4
第二节 国内生态社会研究 8
第二章 社会生态系统 12
第一节 “生态社会”概念的提出 12
第二节 “生态社会”的内涵 16
第三节 社会生态系统 18
第三章 生态位原理与生态社会 24
第一节 社会生态位的含义 25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生态位对策 34
第三节 社会经济的生态位属性 35
第四节 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改善与变迁规律 37
第四章 社会人口的生态观照 43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趋势与老龄化社会压力 44
第二节 地球人口的承载力问题 49
第三节 人口负重下的发展战略 53
第四节 中国全年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历时性挑战和机遇 57
第五章 生态社会空间结构 60
第一节 西方社会空间结构理论 62
第二节 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 69
第三节 西方经典社会 空间结构演变范例 75
第六章 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0
第一节 代内公平 82
第二节 代际公平 85
第三节 经济伦理一环境敏感度案例 89
第四节 政治伦理 96
第七章 生态社会的本质 107
第一节 伦理就是一种关系的描述 107
第二节 我们生存在关系中 111
第三节 终极伦理:空间决定时间 116
第八章 生态社会建构方法论 128
第一节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 129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建设重点及其途径 131
第三节 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134
第九章 生态社会空间优化策略 138
第一节 基础设施 139
第二节 产业协作 142
第三节 创新能力 148
第四节 环境保护 150
第五节 社会事业 152
第六节 公共事务 157
第七节 区域合作 159
第八节 体制机制协调和创新 160
第十章 生态社会建设的“安吉模式” 163
第一节 县域生态文明发展历程 163
第二节 被“打醒”的抉择:安吉的生态反思 164
第三节 “一地四区”:安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路径 166
第四节 “中国美丽乡村”:安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里程碑事件 168
第五节 “政策+项目”: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力 169
第六节 领跑县域生态文明的卓越实践 171
第七节 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172
第八节 “安吉模式”的创新 178
第九节 “安吉模式”的启示 181
第十节 “安吉模式”的本土特色及贡献 185
余 论 188
参考文献 202
后 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