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析》精心挑选了2019年高考作文,所选以优秀和比较优秀为主。每篇作文点评结合、各有侧重、鞭辟入理、贴近实际,使读者对这些作文的优、缺点能有个全面的“透视”,便于更好地接受吸纳。
2019年高考上海语文卷的作文试题延续了注重思辨的风格。作文试题以“寻找中国味”为契机,引导考生寻找、体会、领悟、思考,通过认识“中国味”的过程,发现、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和魅力,明确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把立德树人内化到高考这一教育重要环节,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从而提高考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从呈现方式来看,本次作文试题与前几年相比略有变化。前几年的作文试题,基本直接给出现象,明确论题及核心概念。2019年的题目则先给出语料,再提出写作要求: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
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
感悟。
语料部分是“我”认识音乐的“中国味”的过程,其中强调了“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对认识“音乐的‘中国味’”的价值。要求部分先是对材料进行了提炼,明确将材料的价值概括为“可以启发人们如何认识事物”,然后要求就“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上述材料”的内容,正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案例。对材料的思考和感悟,与“如何去认识事物”一致而从属于“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根据写作要求,考生应以材料展示的“如何感受、认识音乐的‘中国味’‘’为起点,对此”认识事物“的过程、方法进行分析评价,表达对其他与此相关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更普遍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的见解,建立自己的模型,或传递自己的感悟。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对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进行思考,有重要的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一个事物的本质及特征的确定,需要将其放在整体系统之中加以考量,在比较中明确,在参照中定位。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可以反映出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这也是在高等学校学习、研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工作、生活的重要能力。这样的考试内容,既体现育人功能的强化,也强化了选拔区分功能,落实了高考为国家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基本功能。
作文材料给出的话题,是所有人都会接触、都有感触、都会思考的问题。这样的话题既有利于考生充分调动生活经验,也有利于考生充分调动阅读经验。又由于话题深深契入生活,自然能让考生有话可说。这样,试题就能比较集中而准确地考查思维品质、表达水平、文化积累等,也就能考查考生的写作综合素养了。
大多数考生能把握住关键词句,立论清晰,进行合理或完备的阐述。当然,也有一些作文在讨论对象的界定、观点的内在一致、逻辑推进的严密性、材料使用的适切性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些高分作文中,某些瑕疵也难以避免。这也许是文章长度限制的结果,也许是思维时间限制的结果,也许是作者思维或写作能力局限的结果。这些不同的表现,正是给作文不同赋分的依据。
本书选择了各层级作文进行评价分析,展现其优点和缺点。优秀的作文,我们以之为榜样,学习其长处,这是本书的主要目的,所以全书以优秀作文为主。有缺点的作文,我们可以之为镜子反思自己的写作。每篇作文做了旁批和总评,旁批对行文中具体的词句、材料、逻辑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文末的总评结合写作、教学、评分各环节,对文章进行总体评价,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高考作文的特征和评分标准。因为评分是基于作文的真实面貌,所以本书呈现的文字保持了考场作文的原貌,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病句、不准确的材料、逻辑失误等,仅在旁批、评析中指出,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本书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主编,参与编写的有邢治修、凡言、刘长达三位老师。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作文(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
知知与共,美美与共
全面比较方能深刻
走出去,返回来
守着窗儿,看遍千山万水
见之广,乃可思之深
曲之道
因鉴而思
多元认识
差异铸就独特
跳出箱子思考
美人之美,天下大同
递进的认知过程
寻悟此中味
论认识事物之道
认识差异,珍视本质
识广寻根以致妙
构建“个性化”之自我
聪明见雪,智者见白
博泛而精
万籁中的共鸣
以外来之识,悟原生之知
大视野下的回眸与前行
接触陌生
向外张望,向内审视
拥抱不同,探寻原“根”
打开格局,从他物认识事物
比较的艺术
致广大,尽精微
多元眼光与认识事物
慎内而后开外
美人之美,益美其美
闻千曲而后晓声
获得认识的途径
于多取一“中国味”
坚守宇宙视野下的自我明灯
寻万变,不离其踪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跨域文明的美丽精神
看见事物本真的火
见天地,见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博见与比较中增进自己
破除隔绝,拥抱多元
从异己到本己
博见而后识己
鉴他人,悟本我
望尽千山,再寻“我”
往外张望,向内审视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认识的过程
他山之玉
修于外,达于内
如何回到起点
在沟通交往中构建认识自身
感受“异”样
拥世界,寻本我
音乐“他者”,为我所用
胸有青山在,亦要看桃花
物归初始,此境初识
失落之物
识大局而后明晰
此境初识
征程漫漫,此境初识
识百家之长以济己
对比以深入,博观而广识
认识三步
“撞”出真我
以不同层次的认识发掘事物本真
在观照他物中认识己物
缔结在“广博”之中的“深度”
认识事物以他物为“经”,以寻找“纬”之
走出象牙塔
寻找“真香”
于碰撞中听回响
万种风烟过眼后
二类卷
绽放比较之花
广泛的认识是深入认识事物的基石
不断寻找
谈如何认识事物
认识事物要先接受不同
认知的演进
在比较中认识事物
知彼乃知己
广识而得深知
在广泛接触中认识事物
看向外面的窗
认识事物及认识自身
在倾听中迎来豁然开朗
重新认识世界
三类卷及其他
守望的灵魂
更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
来自中国的声音
有感受才有认识
另一条“河流”
眼界决定高度
识物有术
认识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