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教育:反思现实(套装上下册)》通过作者长期以来的教学与实践,通过对哲学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间或通过作者自我对人生的感悟,再加上长期以来的兴趣和爱好,深深感到“哲学与现实”和“扬弃教条”之间的关系,哲学与现实正是在不断地扬弃教条中进步与发展的。《哲学与教育:反思现实(套装上下册)》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发展和对现实状况的实际分析中论述了哲学、现实与教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对他人不无教益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作者长期以来科研活动的集中总结。
《哲学与教育:反思现实(套装上下册)》大致后续了两个部分:
第二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流派:原计划写西方哲学流派(史),这是一种没有完成的计划,仅仅以“古希腊罗马部分”而面世,也未尝不是好事,可以抛砖引玉以待来者,如缺乏意义又何必浪费笔墨。这部分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流派的方式,解读到底什么是“哲学”,不同学派有不同学派的哲学观!答案千差万别,又岂能千篇一律呢?
第三部分,现实、教育与反思:这部分积累了作者长期以来对现实、生活、教学等各方面的反思和所得,绝大部分是没有面世的作品,这些反思也可以作为上一部专著的续篇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作为退休前对自己的总结和对工作单位的献礼吧!
林城,1960年11月27日生于天津市,中学就读于红桥区西于庄小学,后又分别在三中、五中读完初中和高中,197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并于1983年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教育学院,1999年以后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教课程包括:人生哲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评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副主编、合著在内的四本教材以及几十篇论文。
上卷
上卷绪论
第一部分 哲学与现实:扬弃教条
第一章 从“两个对子”说起
一、发展哲学必须破除一个公式
二、谈谈“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联系
三、浅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第二章 突破教科书中的教条主义
一、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再思考
二、拷问真理引发的联想
三、教科书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真空地带
四、杰出人物是如何创造历史的
第三章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
一、《论语》词汇
二、《论语》语“仁”
三、《论语》誉君子
第四章 “道”的智慧
一、《道德经》词语
二、水有十德
三、老子之“道”
四、道吾道以及人之道
第五章 对中国历史的反思
一、愚民策略
二、孔子的“八不吃”
三、井的意义
四、商鞅变法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人生三种态度
六、学会说谎
第六章 西方哲学的教益
一、略谈“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从古希腊“原子论”的产生看思维方式的变化与理论创新
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
四、叔本华铸造了四个世界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五、谈谈现代社会中“宗教”存在的原因——以基督教为例
第七章 哲学与生活的思考
一、要正确把握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
二、什么是幸福
三、幸福和痛苦的辩证法
四、“人活之谜”探析与思考
五、“主观幸福感”一词辨析
第八章 走近马克思的少年和青年
一、马克思在中学的毕业作文
二、德国的教育环境造就了青年马克思
三、《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四、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教学与思考
一、“原理课”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
二、“三个代表”所体现的唯物史观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群众史观
第十章 我的诗词和人生感悟
一、孩时的诗词
二、七字诀:中国帝王谱略
三、和诗若干
……
后记
下卷
下卷绪论
第二部分 古希腊罗马哲学流派
第一章 从米利都学派看哲学诞生
第二章 试述毕泰戈拉学派的“哲学观”
第三章 领略爱非斯学派的“矛盾哲学”
第四章 爱利亚学派使哲学真正走向了“思辨”
第五章 对比“原子论先驱”的哲学共性
第六章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仰观“原子论学派”
第七章 智者学派之“智”——试图扭转乾坤
第八章 哲学走向最大的客观化——融合天地的柏拉图学派
第九章 对哲学比较全面的解读——逍遥学派
第十章 走向为官方服务的斯多亚学派
第十一章 给哲学配备了思想武器的怀疑主义学派
第十二章 在哲学上以“公正”自居的折衷主义学派
第十三章 古代文化归一统——教父学派
第三部分 教学、现实与反思
第一章 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与成效
第二章 再谈教育、教学与成效
第三章 哲学研究与硕士生论文
第四章 对前人智慧的继承与革新
第五章 甜蜜的回忆与思考
第六章 对社会生活的反思
第七章 我的诗歌(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