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新论/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化问题的人类主体建构、社交网络生活的现代性征候、网络社会意涵及其本体论诠释、网络空间中的人类心身关系、网络文化价值与网民核心价值观、追寻复杂性网络化社会和谐的理想、网络生活方式与网民生活质量、微信化生存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从网络化生存到数据化生存技术的社会演化、虚拟制造企业和谐互动的动态匹配协调管理模型和网络美好生活的伦理维度及建构等。
唐魁玉(1962-),男,吉林辉南人。啥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基地主任。兼任中国网络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活方式研究会副会长及黑龙江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学术媒体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有《网络化的后果》《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的社会管理研究》《弱势与生存》《虚拟社会人类学导论》《生活方式社会学》(主编)等2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基金项目2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社科奖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社会质量视野下的网络美好生活质保体系的建构》等多项。
第一章 网络化问题的人类主体建构
第一节 网络化研究主体建构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网络化问题研究的主体化拓展
第三节 网络化研究领域的非主体化限定
第四节 作为交叉学科的网络化研究的认识论基础
第五节 网络化研究的进展与前景展望
第二章 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社交网络生活的现代性解析
第一节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与网络生活世界的相遇
第二节 交往行动理论对社交网络生活方式建构的意义
第三节 社交网络生活方式的现代性交往行动分析
第三章 网络社会意涵及其本体论诠释
第一节 关于“网络社会”的意涵
第二节 “网民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
第三节 网络社会的本体论诠释
第四章 网络空间中的人类身心关系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身心关系
第二节 心、身体与互联网
第五章 网络文明、网络文化价值及其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网络文明、网络文化的兴起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特质、功能与载体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生产及限制
第四节 网络文化的价值及核心价值观建构
第六章 追寻复杂性网络化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
第一节 复杂性网络化和谐社会建构的意义与可能性
第二节 网络社会中的复杂性现象及演化进程分析
第三节 复杂性网络化和谐社会系统的建构
第七章 网络生活方式与网民生活质量
第一节 网络生活方式
第二节 网民生活质量
第三节 “5G化生存”及其智能社会变迁
第八章 微信化生存的社会人类学分析
第一节 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分析
第二节 微生活方式的问题及社会治理
第三节 微信民族志的概念、方法论与社会记忆
第四节 微社会人类学研究及生活史意义
第五节 推进微社会人类学研究的路径
第九章 从网络化生存到数据化技术的社会演化
第一节 网络化生存的中国经验及其意义
第二节 网络社会质量下数据化技术的社会演化过程
第十章 虚拟制造企业和谐互动的动态匹配协调管理模型分析
第一节 虚拟制造企业和谐互动二元协调管理模式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二节 基于和谐互动的虚拟制造企业的二元管理模型
第三节 虚拟制造企业二元管理的动态匹配协调博弈分析
第十一章 网络美好生活的伦理维度
第一节 网络美好生活概念的提出及伦理学意蕴
第二节 后真相时代网络生活实践中的伦理审视
第三节 网络美好生活的三维伦理建构
第四节 美丽中国语境下网络美好生活伦理秩序的建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