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更好》是“90后”青年作家邹佩写给追梦人的励志随笔集。7年前,她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自卑无助、茫然若失的稚嫩少女;7年后,她是作家、摄影师、讲师、文化公司创始人。每一次新的选择,她都听从内心,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她就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模样,也为更多的追梦人在人生需要择决的十字路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明天更好》收录了作者邹佩46篇优秀作品。本书中,有邹佩及身边人的励志故事,有春花秋月的灵动,有对生命绽放的敬重,有行旅中的人与景、人与情的交织,这些都是作者邹佩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全心投入。邹佩用最质朴鲜活的故事,忽明忽暗的人性,清新隽永的文字,和煦饱满的情感,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翠绿欲滴的世界。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她就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模样,也为更多的追梦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说,“我对文字的热爱不亚于我对生命的热爱,因此,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诞下的最可爱珍贵的生命,我将用一生去呵护、去爱他。”
本书是青年作家邹佩继《青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行走》后全新青春励志作品集。
明天更好序言
“我不知该怎么办了,特别焦虑,压力特别大,你能理解那种感受吗?”我声音沙哑、情绪低落地打电话对朋友说,情到深处时,眼泪悄然落下。
“哈哈,就为这个呀?没关系,你不用怕,有我呢。有什么不懂随时向我咨询,我教你。”他在电话那头笑了笑继续说,“一篇好的稿子都是被修改了上百次的,没有被枪毙过稿件的记者不是一个好记者,你这才改了多少。”
是的,我是做新闻的,是一名记者。更准确地来说,是一名实习记者。从2月12日入职到2月28日的今天,我在新闻行业整整待了14天,后面可能还有很多个14天。具体我不敢保证。
2019年2月12日,大年初八,应人民日报海外网某频道郭总编的多次聘请,我决定换个环境,跳出待了六年之久的稳定清闲的国企,到媒体行业转转。
一直觉得自己很酷,酷到周五下班后凭感觉买机票回家收拾东西拉着箱子能说走就走;酷到能把满脑子的新奇想法一一实践;酷到快30岁的人了还相信自己不是池中之物,国企快万的工作还折腾得要转行。
我本科毕业于西电的通信专业,真真确确的工科生,可和满是计算公式的理科相比,我更偏爱文科,尤其是和文艺沾边的东西,比如文学,比如新闻工作。所以在经过很多个日夜琢磨和探究之后,我决定过来,一起在新闻界“玩玩”。我在来之前也深思熟虑地想过,这个转行和跨界的幅度有点大,不过我想我应该问题不大。
果然,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网某频道就职的第一周便吃不消了,不懂专业术语,不懂新闻的分类,更不懂何为刊例价。我诚惶诚恐,小心翼翼。
在上班第一天,我连夜赶出来的策划方案被总编一口否定,第二日,我再一次加班加点地修改方案到凌晨,直至该方案通过;第三日,总编要我写一篇人物特写,在接到任务时,我对我所知晓的信息有些疑惑,便向总编请教。但很快,我又发现我不懂的专业知识多如牛毛,也就更觉得压力大了。
总编无意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甚至让我怀疑起了自己,“你让我头疼,你还是没明白?”
“您放心,明天中午前我一定将稿子发给您。”我有些不自信了。
那日正好是周五,到家后的我开始查阅资料,越查越觉得自己是个庸才。以前任何稿子都敢接、都敢写的我在那一刻竟是那般的惶恐不安,便也开始自惭形秽。我咬了咬牙关,躲在被窝潸然落泪起来。
“新闻学里边儿,学问大着呢,现在呀,你就得花上比别人努力100倍的功夫来学习,别人在学校里都是学了四年甚至八年都没有研究透的学科,你想几天时间就搞清楚,这怎么可能呢?你也不要心急,慢慢来。一篇好的新闻稿,就是三分写,七分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你要想清楚你应该如何采访,如何提问,这些都是有技巧的,这个你在以后的实践中会总结到。”朋友见我太着急,便耐心宽慰道。
……
邹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
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网频道总编助理;
互联网写作讲师;
陕西邸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代表作:《青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行走》(长江文艺出版社)《明天更好》(天津人民出版社)
获奖情况:2018年12月28日,荣登中国出版集团发布的2018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前60名;2020年5月,新书《明天更好》获得西安市文联颁发的“新书优秀奖”,该书由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毕淑敏,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著名作家、咸阳市作协主席杨焕亭等老师倾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