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现实/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
定 价:88 元
丛书名:中国道路系列丛书
- 作者:顾海良 著
- 出版时间:2020/7/1
- ISBN:9787521815184
- 出 版 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1
- 页码:33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习近平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历史与现实、未来的内在联系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对于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现实/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正是从这样的逻辑起点出发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与现实的。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之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间正道、康庄大道。要增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中国道路》丛书,就是以此为主旨,对中国道路的实践、成就和经验,以及历史、现实与未来,分卷分册做出全景式展示。
丛书按主题分作十卷百册。十卷的主题分别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与军队建设、外交与国际战略、党的领导和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对中国道路评价。每卷按分卷主题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册,各册对实践探索、改革历程、发展成效、经验总结、理论创新等方面问题做出阐释。在阐释中,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伟大实践为主要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历程以及悠久文明传承的总结,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有深刻的历史感召力和面向未来的震撼力。
丛书整体策划,分卷作业。在写作风格上,注重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探索;注重对中国道路的实践经验、理论创新做出求实、求真的阐释;注重对中国道路做出富有特色的、令人信服的国际表达;注重对中国道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阐释。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时代。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征程中,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精心策划、组织编写《中国道路》丛书有着更为显著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道路》丛书2015年策划启动,2017年开始陆续推出。丛书2016年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主题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第一批,2017年列入国家“90种迎接党的十九大精品出版选题”;2018年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作为馆藏图书被大英图书馆收藏;2019年被中宣部遴选为“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参展图书,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丛书第二批于2019年陆续推出。
顾海良(1951年1月-),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家、教育家。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安徽省和县毛巷学校教师、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教师、副所长、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2010年12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
导语
一、根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二、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
三、中华文化滋养和形态特征
四、独特实践的理论创新
五、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
一、中国社会的剧变与救亡图存的顽强求索
二、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
一、中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二、革命道路探索的历史性转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现实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五、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与科学内涵
第三章 “第二次结合”的启程与艰辛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独特探索
二、“第二次结合”的提出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实探索
四、艰辛探索的曲折和教训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新认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
四、经济发展和发展战略理论
第五章 世纪之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拓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
四、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课题及其意义
第六章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二、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七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与指导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二、坚守“四个自信”和推进“四个伟大”
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八章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及意蕴
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思想伟力
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赋予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
五、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科学体系的新探索
六、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的升华
后记